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北元集團錦源化工有限公司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向內發力深挖潛,將成本管控擺在“靶心”位置,扎實開展修舊利廢、自主維修等工作,助力“雙增雙節”工作走深走實。
“電石爐拆除下來的接觸元件,全部拿到檢修區,把接觸元件上的焦油進行全部清理、打磨后,下次電石爐檢修還能繼續使用。”窯爐檢修二班班長康建林在班前會安排當日工作時說道。
今年以來,該公司更加注重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開展設備修舊工作。對各裝置實行廢舊物資定額計劃考核,對更換的配件和回收物料制定了修舊標準和回收流程,建立物資使用臺賬,實行“跟蹤式”記錄,確保每一個零部件“應修盡修”。同時,鼓勵員工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議,并對提出好建議、修舊最多的職工給予一定獎勵,激發大家動手修一修的激情。
今年我們修復了底環、通水電纜、小車、電石鍋等消耗設備20余件,以及減速機、離心泵、刮板機、風機、皮帶滾筒等機械設備20余臺。機務檢修班長張子軍展示了自己的“戰績”。
“我們這些開關、照明、電機、接線盒等電器設備加起來都超50件了。”儀表檢修工李利軍也不甘示弱。
通過“動手修一修、創效比一比”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兩個小組已經為公司修舊創效約25萬元,有效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
“能利用的就利用,不能利用的我們就把配件拆下來,用在其它方面,這樣既節約了材料成本,又做到了舊配件的再利用。”機務檢修模塊焊工班班長呼敏在大檢修期間,不斷向班員叮囑著。
為了進一步加大廢舊材料利用力度,降低生產成本,該公司在5#材料庫設置廢舊材料回收點,根據回收物料的用途、種類、數量不同,建立回收復用臺賬,實現各類回收物資的科學規范管理,確保各類物資“應回盡回”。檢修人員對回收的廢舊材料進行深加工、精加工,通過拼裝、焊接、涂補、修配等方式,讓這些廢舊物資重新回到生產一線,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利用5#、6#電石爐大修拆下來的循環水管道重新進行除銹、加工焊接,制作了兩套應急樓梯;利用廢舊彩鋼瓦制作生產現場防塵設施共計200多平方米;廢舊鋼材制作凝結泵爬梯、綠化帶澆灌管道……一個個廢舊物資在檢修人手里改一改,變成了“工藝品”,省下了40多萬元。
走進電石一裝置電石爐檢修現場,“白色安全帽”在現場落實安全措施并進行安全囑咐、“黃色安全帽”幫忙拉著平板車搬運檢修材料、“紅色安全帽”圍著設備討論著技術問題、“藍色安全帽”手中焊槍不停飛舞,各色的“精靈”忙得不可開交。
“1#、2#電石爐大檢修,原計劃由外委單位實施維修,但我們為了減少生產費用支出,決定自己干一干。”檢修負責人白露超介紹說。
為了確保檢修進度不受影響,該公司重新調配了檢修力量,并調整了作息時間,以避開高溫時間段。檢修主力軍吸取了5#、6#電石爐大修經驗,制定了詳細的檢修方案,并自主完成了拆除電石爐爐蓋、清爐等各項工作。同時,安全“護衛隊”24小時盯守,組織開展檢修風險辨識、模擬檢修,以確保檢修安全。后勤服務隊,提前備好餐、沏好茶……大家通力協作,1#、2#電石爐自主維修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復合爐、白灰窯、鍋爐每個裝置我們都以‘自主檢修為主,外委檢修為輔’,這樣能省下不少檢修費用!”對于邁出“雙增雙節”歷史性的一步,參與自主檢修的每一個錦源人都堅定不移。(錦源化工有限公司 何俊富)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