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以“深化供給側改革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4石化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討如何化解產能結構性矛盾、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新進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石化行業創新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邁入了由大變強的新發展階段。主要呈現在產業規模世界領先,節能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產業布局和園區化發展取得新進展,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等方面。但我國依然存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協同性不強,高端化學品材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綠色安全水平不高;數字化技術的底座支撐不足;全要素效率有待提升等短板。行業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圍繞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品在技術、中試平臺、企業、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加快生物化學品和生物材料的發展,并提高行業數字化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石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石化產業的資源消耗量、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都較大,因此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降低石化產業的物耗、能耗。行業還要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時,發展新技術能力是石化產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石化產業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技術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前進。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認為,行業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個總抓手,用供給側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用科技創新的突破提升供給側的質量和數量,用新質生產力激活企業的動力和活力,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才有根本保障。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遵循“需求決定供給”的基礎作用,又要發揮“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動作用,充分發揮“供給”和“需求”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切實發揮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動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用高水平的新質生產力,大膽走出一條具有行業特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子。
會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俞進,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方,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劉明輝,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郭飚、航天長征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玉營等分別聚焦高質量發展,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探索。
大會主論壇還發布了2024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與投資方向、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創新產品。會議同期還舉行了創新發展、油氣、雙碳發展、石化與煤化工、綠色發展、規劃發展等分論壇。來源:石化聯合會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