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7月22日,“雙碳”目標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園區企業、高校院所等各方代表就“調結構”紛紛發聲并建言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石化化工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呈現快速良好發展態勢,但仍存在原料結構高碳、產業結構偏“重”、部分產品總量仍需保持增長、關鍵低碳技術尚未完全工業化等結構性問題。
王江平提出,下一步要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先進高效的石化化工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持續提高污染防治攻堅保障能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穩步推動低碳轉型。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表示,我國正處于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石化產業仍面臨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強、國際競爭力不足等問題。在“雙碳”目標下,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統籌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劉德順建議控制煉油產能規模,優化產能和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煉油企業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高端化、多元化、特性化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給動態平衡。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代石化聯合會黨委書記李云鵬致辭指出,我國石化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與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相比,在原始創新能力、綠色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調整、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仍存差距。行業必須抓緊抓好產業升級這個重要任務,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能汰舊上新,有序推進傳統石化產業與新能源產業耦合發展,大力提升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在‘雙碳’目標約束下,疊加地緣政治局勢影響,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2025年前后,我國成品油需求將達峰,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峰,我國也將實現碳達峰,國內主要化工產品產能面臨全面過剩。”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說,“這些都要求石化產業要主動識變應變,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曹湘洪,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在庫等作了主旨演講并一致認為,要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化石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向化石材料轉變。
本次論壇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和中咨戰略研究院承辦,200余名代表參會。
專家為石化業創新定向指路
“石化行業要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把創新作為引領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7月22日在京舉行的“雙碳”目標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強調。
盧衛生指出,行業要加快構建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開發進口量大、技術含量高、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產品,提升研發成果轉換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增強我國高端化工產品的自主供給能力,推動石化產業高端化、差異化發展。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劉德順建議,要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好各類研發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其創新優勢和活力,著力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創新,聚焦新型煉油技術、低碳技術、軟件開發等領域,以創新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石油和化工行業要實現‘雙碳’目標,主要路徑有原料輕質化、過程低碳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集群化和綠氫工業化。”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也表示,“其中關鍵在創新。”
“煉油與化工企業在進行技術選擇時,要改變以‘投資、成本和效益’為導向的思路,轉成以‘節能和低碳’為導向,爭取節能減碳與效益的統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科技委資深委員曹湘洪指出,行業企業要積極承擔節能減碳新技術首次工業化試驗,采用新技術對老裝置進行改造,且選擇技術時要重點關注節能減碳,允許投資增加和成本適度上升,而對于通過改造仍難解決能耗和碳排放高的老舊裝置要下決心關停。
“要從原料驅動轉向科技驅動。過去的發展是原料驅動為主,現在我們更要重視科技驅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化總工程師謝在庫認為,未來石化行業前沿科技方向包括分子煉油、低碳化工、高端材料、節能工藝、循環化工、二氧化碳技術、氫產業技術、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九大方向。目前我國已在乙烯成套技術、芳烴成套技術、己內酰胺技術、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但還有更多難關亟待攻克。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評估評價中心副經理張松、中咨公司石化輕紡部規劃咨詢處處長王金成等6位專家分別聚焦烯烴、化工新材料、氫能、石化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介紹了最新研究成果。
專家認為,石化產業要合理設計減碳路徑,多措并舉,高效促進減碳目標實現;要科學利用烯烴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延伸升級,圍繞重點領域開展材料技術攻關,服務制造業升級和質量強國戰略需求;要與現代煤化工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作者:李東周 趙欣婕 趙若伊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