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近年來,為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天業集團天辰化工有限公司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增加科技研發經費投入,企業生產逐漸向集約化、智能化、清潔化方向轉變,采取國產替代進口、機器代替人工、堅持創新驅動的方式,降本提質增效的潛能進一步得到挖掘,助推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電解槽國產化為氯堿生產降本增效
歷史的車輪倒回到10年前,天辰化工有限公司的設備還存在著一些缺陷,產能不能得到充分釋放。近年來,經過該廠及科研人員的日夜努力,對離子膜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并且保證了生產裝置平穩運行。至此,該廠的氯堿生產設備真正實現了國產化。
據了解,天辰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廠之前采用國外一家公司生產的離子膜電解槽槽框,然而,這種離子膜電解槽框網面運行壽命僅為8年,離子交換膜運行壽命也只有4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效率的提高。為擺脫束縛,更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天辰化工有限公司痛下決心制定技改實施方案,先對1臺電解槽槽框及離子膜進行了試驗,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實施更換,最終獲得圓滿成功。
“新離子膜電解槽框和離子膜投入運行后,滿足工藝指標控制要求。大大降低了系統氯酸鹽含量,提升電流效率、降低電耗,產量也得到進一步提高。高品質、市場競爭力強的產品將逐步在市場立足。”天辰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廠生產技術科科長馬致昌說,后期廠里將會根據現有試驗裝置運行數據做進一步分析。若裝置能夠長周期穩定運行,后續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將陸續對14臺電解槽逐步進行改造,實現電解槽國產化。
電石爐智能機器人護航安全生產
3月9日,在天辰化工有限公司電石廠電石生產線出爐區域,面對著1000多攝氏度高溫的電石爐,一臺橙色的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出爐作業。只見機器人手臂通過遠程操作,將一根一根被燒得通紅的釬子換下,通紅的液態電石在機械手的揮舞下,緩緩流下。
作為一項重要的技改項目,這樣的機器人在天辰電石廠目前擁有14臺。為降低出爐工勞動強度,杜絕員工受傷事故發生。從2019年12月開始,該公司開始實施電石智能出爐機器人安裝技改項目。截至去年底,技改項目徹底完成。
該項目采用國內自主研發品牌的智能成套裝備,按照一臺電石爐要配備3個智能出爐機器人,共安裝42個智能出爐機器人,徹底實現完全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
在天辰化工有限公司電石廠二車間五工段出爐工崗位工作10年的操作工馬有奴說:“使用智能出爐機器人后,工人們只需通過遠程操作平臺動動手指、摁摁電鈕就可以完成自動搭電、自動燒穿、自動開眼、自動帶釬、自動堵眼和清爐舌等一系列出爐作業操作,提升了出爐效率,確保了安全生產。”
近日,天辰化工有限公司電石廠對14臺電石爐徹底實現了現場處理面料自動化。“料面處理由原來的人工作業變為機械作業,為企業智能化生產、安全生產、綠色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具有較好的示范性和推廣性。”天辰化工有限公司電石廠生技科副科長張天宏說,目前廠里正在試驗中控遠程控制搗爐機處理料面,力爭把處理料面安全風險降低到零。
技改創新為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每個月都會看到這樣一幕場景:生產一線的技術員們將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革新、小建議放在一起進行評比。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該公司瞄準技術瓶頸和“卡脖子”環節,長期廣泛開展以“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革新、小建議”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五小”創新競賽活動。
僅去年,該公司就共收集了197條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難點瓶頸、節能減排和修舊利廢等合理化建議和“金點子”,為企業節約成本3600多萬元。
多年來,天辰化工有限公司高度重視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注重在專利數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不斷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去年,天辰化工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以知識產權申報量25項、授權發明專利20項、另5項核心發明技術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初審的成績,躍居天業集團榜首,確保了公司技改工作的領先。
技改創新是一個企業走向強大的立身之本,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法寶。正是天辰化工有限公司注重科技創新,舍得資金投入,才結出了今天的累累碩果。如今,天辰化工有限公司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蔚應斌 董生祥)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