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2008年10月,禹亮來到了京府煤化,十四年以來,一直從事金屬鎂廠維修工作,他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普通技工成長為原料維修班組的主任。這一切,源于他的勤學好學、源于他對維修事業的熱愛。在他的努力下,原料維修班組多次獲評公司“優秀班組”、“6S管理先進班組”,2018年原料維修班組被評為“陜西省工人先鋒號”,2019年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因工作業績突出,他個人于2017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2018年、2019年、2021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基層管理者”。
一、勤于學習,不斷豐富自身業務知識
禹亮是一個善于學習、勤于鉆研的人。他常說:“不學習,不實踐就不會進步,設備的更新換代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原本學歷不高的他不甘于學校學到的微薄知識,參加工作后,始終堅持自學維修工應知應會的知識。遇到機械故障時,他總能積極參與其中,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仔細琢磨設備性能,查找問題根源,制定修改方案。經過14年的實踐磨練,他的維修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現在,在金屬鎂廠設備維修方面,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專家,別人維修不了的設備他能修理,別人不愿意干的苦活、急活、累活、難活他搶著干,人稱他為修理設備的好“醫生”。
二、善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作為一名維修人員,不僅要將設備故障檢查出來進行修理,更要有技術革新能力,以提高設備性能。禹亮就是一個善于革新創造的人,2016年,原料車間球磨機由于長期連續高負荷運轉,導致磨機經常出現運行周期短、掉螺絲以及高溫高熱等一系列問題,球磨機又是原料車間最重要的設備之一,擔負著粉碎與研磨物料的重要任務,三臺磨機保障著三條回轉窯生產線的運轉,因此球磨機的運行周期短直接影響到了整個金屬鎂廠的產量,于是禹亮憑借著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帶領原料維修班組進行多次試驗,攻克了諸多難題,最終使含硅的粉塵得到二次利用。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磨機的運行周期,降低了檢修頻率,同時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禹亮還在車間積極開展“修舊利廢、技術改造”工作,將早已廢棄閑置的減速機進行拆解,再經過擦拭清理,測量尺寸,對接觸面進行二次研磨等方法,進行重新裝配并投入使用。在裝配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幾微米的誤差與間隙,需要不斷進行修正、校準、微調,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調整試驗,一直到合格為止。截止到現在,累計節約維修成本約300余萬元。
三、甘于吃苦,積極發揮帶頭示范作用
禹亮是一個善于吃苦、樂于奉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發揮著帶頭示范作用,今年2月14日凌晨1:00左右,金屬鎂廠三期回轉窯鱗板機因為長時間高溫導致料斗變形脫軌,無法正常生產。時間就是命令,睡眼朦朧的禹亮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往現場,并立即組織人員實施搶修,找尋原因,制定方案,運送備件,經過三個小時就將鱗板機重新修理好,保證了生產正常進行。針對此次鱗扳機事故以后,禹亮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此類故障,他開始走訪附近同行業廠家,與同行業資深維修技術員探討經驗,分享心得體會,并且不斷查閱各類鱗扳機維修資料,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此后,他開始帶著班組人員,在日常巡檢中,對鱗扳機的每個銷子、每個鎖片、每個螺絲都進行細致的排查,逐步積累了處理鱗扳機故障的經驗,保障鱗扳機的平穩連續運行。
四、樂于幫帶,不斷提升班組業務能力
作為一名主任,不僅自己要有過硬的技術,而且還要做好傳幫帶工作。“傳幫帶”工作,能夠大力發揚與傳承“工匠精神”。目前,鎂廠原料維修人員僅有12人,關鍵性的技術人才非常短缺,較大地制約著廠里的發展,為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禹亮詳細制定了“三年維修人才培養計劃”,在維修車間開展人才帶教工作。他要求每一位班長或者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必須帶一位徒弟,并將對相關人員進行“傳幫帶”考核,以此不斷促進維修人員整體業務水平的提升。他自己在帶徒過程中,對新調進人員總是給予耐心地講解,反復地操作演練,直到他們明白為止,切實做到了“缺什么補什么,補什么就要會什么",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在幾年的班組長工作中,共帶徒11名,現在都已成為原料維修車間的技術骨干。
禹亮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維持金屬鎂廠“咽喉區域”的生產正常運行,日日夜夜,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精心呵護著原料車間的每一個零小部件,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推動公司不斷地發展。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