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 李壽生:黨的領導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

李壽生:黨的領導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

日期:2021-7-1    作者:07郭

中國電石網訊: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都發揮了重大作用。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就不能夠實現自立自強,就不能夠從一窮二白的基礎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進而向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進軍。

戰火淬煉中起航

中國近代石油和化學工業肇端于清末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以后,清政府先后開辦了江南制造總局等官辦工廠,其中生產硫酸、硝酸以及硝化棉、雷汞等化工產品為制造槍炮、火藥提供原料。清政府也在臺灣苗栗、陜西延長開始打井采油,進行石油煉制。進入20世紀,民族資本進入化工領域,先后創辦了涂料、橡膠、輪胎、合成氨、染料、電石、酒精以及硫酸、硝酸、燒堿等一批化工企業。由于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的壓迫,近代中國民族化工資本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難以發展壯大,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對民族化工企業實行限制、侵占、關閉,致使中國的民族化學工業舉步維艱、頻臨絕境。

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貫徹自力更生、發展生產的方針,領導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建立和發展了基本石油和化學工業。陜甘寧邊區恢復了延長石油廠,建立了紫芳溝化學廠,生產出汽煤柴油、蠟燭、擦槍油、油墨、凡士林等石油產品和硫酸、硝酸、鹽酸、純堿、燒堿、酒精、乙醚、甘油等化工原料。晉察冀、膠東等根據地也先后創辦了硫酸廠、制藥廠、炸藥廠、皮革廠、玻璃儀器廠、造紙廠等一些企業。陳振夏和錢志道因為對發展陜甘寧邊區的基本石油和化學工業作出了杰出貢獻,都被授予了特等勞動英雄的光榮稱號,毛澤東主席分別為他們題詞埋頭苦干熱心創造,成為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代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

道路探索中筑基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基礎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產量12萬噸、硫酸4萬噸、化肥0.6萬噸,純堿8.8萬噸,燒堿1.5萬噸,許多石化和化工產品還是空白,企業規模很小,裝備很差,勞動條件惡劣,技術水平遠遠落后國際水平。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大力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接管改造日偽和政府遺留的石油和化工企業,完成了公私合營,一五計劃的實施開啟了大規模建設時期。在蘇聯的援助下,建設了14個煉油和化工項目,形成了吉林、蘭州、太原三大化工區。在石油勘探戰略東移方針指引下,相繼發現、開發了大慶、勝利等油田,原油產量快速增長并實現自給。周恩來總理在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

20世紀6070年代石油和化學工業在曲折中前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造成嚴重干擾,但總體仍保持了較快發展。黨中央為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化肥、化纖等產業,具有中國特色的小氮肥蓬勃興起,實施四三方案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了21個大化工項目,開展了以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以及必要的催化劑和添加劑為主的五朵金花技術攻關,實現了煉油技術的大跨越,突破了高壓氨合成塔、過磷酸鈣制備、沸騰爐焙燒、聯合制減法、高效有機磷農藥、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氯丁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合成纖維、合成樹脂、醇酸樹脂、軍用瀝青等一大批關鍵技術。

70年代末,化肥產品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果,碳酸氫銨、尿素、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肥效高、適合中國土壤的化肥新品種占比快速增長。純堿、氯堿、無機鹽、農藥、煉焦、電石、涂料、染料等行業取得重要進展,硫鐵礦制硫酸裝置突破大型化瓶頸,率先實現了余熱回收;聯合制堿法實現工業化,純堿產量突破百萬噸;虎克型吸附隔膜電解槽研制成功,中國氯堿技術邁進了一大步;大批無機鹽、農藥等新品種相繼研制成功并投產;電石密閉爐改造成功,染料、顏料技術進步明顯;開發出航空、航天、軍用防腐蝕特種涂料,滿足了國防需求;特別是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合成材料研發均取得了積極進展,有的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1978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達到1.04億噸;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438.7億元,初步形成了石油勘探、油田開采、煉油生產、管道運輸以及化學礦山、石油化工、煤化工、無機酸堿、無機鹽、化肥、農藥、橡膠、有機原料、染顏料、涂料、化學試劑、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單體、催化劑和助劑、化工新材料、機械制造等組成的門類比較齊全的石油和化學工業體系,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奠定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中騰飛

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跨入了又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改革解決了石油和化工行業管理體制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市場對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逐漸得到發揮,由擴大企業自主權,到推行經濟責任制,再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活力增強,民營企業蓬勃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石油工業部報經中央批準,石油行業實行了1億噸原油產量包干、海上大陸架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等三大政策,至90年代末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實現了宏觀層面的政企分開,經資產重組和改制上市,解決了石油石化工業上下游、內外貿、產供銷分割和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一道形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萬華化學、陜西延長、上海華誼、浙江巨化、天津渤化等一批地方國企經過改革也具有旺盛的活力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2007年,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達到18467家,占全行業企業總數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其中不少企業發展成為行業的骨干,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90年代,化工行業深入實施學吉化科技興化外向型經濟戰略,通過進一步促進企業提升管理水平,逐漸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創造力以及生產效率顯著增強。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迅速,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顯著提升。中國石化等企業掌握了現代煉廠全流程技術,形成了催化裂化、加氫系列技術,其中催化裂化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催化劑研發生產取得重大突破,千萬噸級大型煉油聯合裝置、百萬噸級大型乙烯、大型聚丙烯、苯乙烯、甲苯歧化、芳烴抽提等成套技術和裝置實現工業化應用。化肥、酸堿、無機鹽、農藥、涂料、染料等基礎行業也陸續進入黃金發展期。隨著新型煤氣化技術的突破和裝置大型化,中國于90代初成為世界最大氮肥生產國, 2005年磷肥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先后建成100萬噸/年青海察爾汗鹽湖項目、120萬噸/年羅布泊鉀鹽項目。硫酸、純堿、氯堿產品產量也陸續占據世界第一。高效低毒農藥加快發展,中國農藥從仿制型向創制型持續轉型,由農藥進口大國轉變為出口大國。染料、涂料產量先后躍居世界第一,綠色環保型高端產品、特種涂料占比增大。氟硅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突破了全氟離子交換膜、六氟磷酸鋰、聚偏氟乙烯一大批長期被國外壟斷的核心技術,為國民經濟提供了大批高端精細化學品,成為世界重要的氟硅生產基地。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合成材料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加快,創制出聚酰胺、尼龍、工程樹脂、熱塑性樹脂、特種工程樹脂、聚氨酯、丁苯橡膠、丁腈橡膠等大批高端、專用產品。21世紀初以替代石油天然氣生產油品、乙烯、丙烯等石化產品的現代煤化工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間接煤制油、直接煤制油、煤制烯烴示范項目在2010年前建成,促進了全球石化產業原料多元化進程。

20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88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23萬億元,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化學工業大國。中國市場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成為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強國建設中逐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增長速度由兩位數向一位數轉變,產業結構在調整中由低端過剩向中高端產業鏈延伸轉變,發展動力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和管理者素質提升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相繼提出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強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從此進入到建設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的新階段。

新時期最突出的成就是科技創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油氣勘探開采領域,復雜山前構造帶超深井鉆完井關鍵技術、咸化湖相碳酸鹽巖勘探理論技術、地震勘探特色技術、超深井鉆探、非常規油藏長水平井小井距開發技術、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鉆采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有力保證了油氣增儲上產,全國原油產量穩定在1.9億噸左右,2020年全國天然氣產量達到1888億立方米。在煤化工領域,日處理煤量3000噸級以上的大型煤氣化裝置、變換爐、低溫甲醇洗、百萬噸級煤制油反應器、60萬噸級甲醇制烯烴反應器等裝備先后實現國產化,成功研發10萬標方級大型空分成套技術,部分適用于苛刻條件的泵、閥等關鍵設備和控制系統實現國產化,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建成,煤制芳烴技術取得突破,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項目建成并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現代煤化工技術領先世界。在石化領域,具備采用自主技術設計、建設百萬噸乙烯裝置的能力,成功開發了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可以自主建設千萬噸級煉廠、百萬噸級乙烯生產裝置,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乙烯壓縮機等核心設備全部應用了國產設備,實現了催化劑、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出口。在可燃冰、石墨烯、納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進膜材料以及煤油混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術成果,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創新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煉油、化肥、農藥、氯堿、橡膠、純堿、電石等傳統產業加快向現代石油化工轉型,過剩的低端落后產能淘汰步伐加快,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現代煤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化學工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十三五時期,煉油累計退出落后產能1.6億噸、尿素1787萬噸、燒堿326.5萬噸、聚氯乙烯269萬噸、電石900萬噸、硫酸2160萬噸,緩控釋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占比迅速增大,復合肥施用量將近改革開放初的100倍。農藥加工制劑向高效、安全、環保、節能和使用方便方向發展。可替代天然橡膠的異戊橡膠成功產業化,子午胎產量超過6億條,子午化率接近95%。耐強腐蝕、耐高溫、抗燃燒纖維和高強度高模量纖維、功能纖維、智能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特種纖維實現多點突破,打破了國際長期壟斷,廣泛用于國防、飛機、高鐵、航空航天、醫療、儀器設備等。電子級氫氟酸、氟化銨、三氟化氮、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等一大批世界級技術實現產業化,為自主發展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半導體芯片提供原料保障。微生物法制造化工原料和產品不斷進步,生物法生產維生素E和維生素A、可降解塑料、尼龍工程塑料等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中國化工新材料產值超過6500億元,聚氨酯及原料基本實現自給,熱塑性彈性體、功能膜材料等自給率接近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水性聚氨酯、脂肪族異氰酸酯、氟硅橡膠等國產先進材料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部分產品實現出口。

產業布局發生了質的飛躍,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七大國家石化基地建設深入推進,形成了環渤海灣、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三大石化產業集群。大型煉廠加快由燃料型向煉油化工一體化方向轉變,促進煉油與化工互供、能量資源和公用工程共享,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高端產品,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大型民營化工企業建設了2000萬噸/年以上的煉化一體化項目,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山東等省的民營石化企業加快調整整合,殼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跨國石化企業紛紛在中國建設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石化產業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綠色發展躍上新臺階。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研發并推廣應用了一大批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關鍵技術,乙烯、合成氨、燒堿、電石、煉油等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持續下降,三廢排放顯著降低,一些能效指標和污染物排放指標居世界前列。中國僅用10多年時間實現了從國至國VI汽柴油標準的升級,完成了發達國家30-40年才能完成的油品質量升級過程。氯堿工業低汞化技術取得重大進展,100%企業使用了低汞觸媒,95%的汞實現回收利用,無汞觸媒研發也取得新突破,為履行國際《關于汞的水俁公約》作出了突出貢獻。磷石膏利用率達到40%。化工園區發展迅速,成為化學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老企業加快搬遷入園,新建項目和企業必須在化工園區建設,能源梯級利用,三廢集中處理,有力地促進了行業綠色發展。黨的領導是發展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回顧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百年來既坎坷又偉大、既曲折又輝煌的發展歷程,正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成立為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為建設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新時代又為建設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開啟了嶄新征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戰勝種種風險挑戰,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根本保證,這是石油和化學工業百年發展歷程得出的最重要的歷史經驗。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淬煉出了愛國、創新、實干、奉獻的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成為全行業接續傳承、大力弘揚的傳家寶,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化工人矢志報國、勇挑重擔,前赴后繼、開拓創新,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答卷,為建設世界化學工業強國的宏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十四五時期,我國正處于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目標交匯、兩個五年規劃交接的關鍵時刻,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石油和化學工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嚴峻挑戰前所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全面開啟了向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的偉大新征程,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Av特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