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 2.65萬億!化工第一大省重點打造六大基地,主攻八大行業

2.65萬億!化工第一大省重點打造六大基地,主攻八大行業

日期:2021-11-23    來源:中國化工報    作者:信息部

1118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公開了《山東省化工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劃旗幟鮮明地提出,到2025年,全省化工產業規模保持全國首位,基本建成化工強省,在國內率先形成現代化工產業體系,建設世界級綠色化工產業集群。

眾所周知,山東省是我國化工第一大省。2020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2844家,實現營業收入1.9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22.5%,占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17.1%,經濟總量保持全國首位。

規劃提出具體的目標:

? 2025年,全省化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65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7%左右;

? 高端化工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占全省化工產業比重提高到50%以上,爭打造8家過500億級領航型企業,其中過千億元的1-2家,10個以上千億級高端化工產業集群;

? 化工企業入園率提升至45%以上,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企業產值占行業比重提高到80%以上,營業收入過500億的園區達到8家,其中過千億的園區達到3家。

山東將重點打造六大化工基地:

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

依托環渤海南岸的煙臺、濰坊、東營和濱州等市10個化工園區,構建煙臺石化新材料區、濰坊石化鹽化耦合區、東營煉化一體化區、濱州特色煉化區四個石化功能區。

依托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和煙臺化工產業園,加快推動裕龍石化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建設,構建煙臺石化新材料區,打造國家石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工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標志性工程,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石化制造基地。

依托濰坊濱海區化工產業園、昌邑市下營化工產業園、壽光侯鎮化工產業園等園區,利用產業基礎和管輸倉儲優勢,建設國內領先的石化、鹽化、精細化工一體化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原油管道集輸樞紐,構建濰坊石化鹽化耦合區。

依托東營港化工產業園、東營區化工產業園、廣饒化工產業園等園區,推動對二甲苯(PX)及下游產品等項目建設,構建東營煉化一體化區。

依托濱州臨港化工產業園、濱州魯北化工產業園等園區,利用凝析氣田資源,拓展產業鏈廣度和深度,構建濱州特色煉化區,打造大型煉化/氣化一體化基地和石化鹽化新材料融合發展的特色煉化產業園區。

半島東部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依托煙臺化工產業園、萊陽化工產業園等,突出發展高端聚烯烴、聚氨酯、聚酰胺等特色優勢產業,以及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新能源電池材料、高性能樹脂、高性能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品,加快建設異氰酸酯一體化、檸檬醛及衍生物、氫甲?;惑w化、高端TFT液晶電子材料等項目。

依托文登化工產業園,加速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下游產品產業化,拓展延伸碳纖維綜合制品產業鏈條,打造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及制品生產基地;加快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聚砜系列樹脂、高分子納米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工程塑料等功能材料,打造國內知名的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基地。

魯中高端特種化工產業集聚區

在淄博、東營廣饒和濰坊壽光等地布局建設高端鹽化工產業集聚區,發揮燒堿聯產氯氣、氫氣的產能優勢,加快推進鹽化工產業縱向延伸與橫向耦合拓展,提升氯堿、純堿、溴素深加工等傳統產業競爭力,推進存量產業提質優化與價值鏈終端增值。

依托桓臺馬橋化工產業園、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等,做優做強氟、硅兩大產業板塊,重點發展可溶性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單體共聚物等高端功能性材料和氟碳醇、甲氧基四氟等含氟高端功能化學品;豐富完善特種硅材料系列產品,延伸發展硅丙乳液、電子封裝膠、硅烷偶聯劑等含硅高端功能化學品;加快推動氫燃料電池膜推廣應用。

依托東營廣利化工產業園、東營港化工產業園等,挖掘甲烷氯化物向下游功能化拓展潛力,積極發展高端綠色制冷劑產品,加快環氧氯丙烷中間產物氯丙烯精細化發展,重點向下游布局發展二溴丙醇、烯丙胺、烯丙酯類單體、硅烷偶聯劑等高端精細化學品,積極開發以苯胺和雙氧水等耗氫產品為原料的下游產業,鼓勵開展氫能開發利用。

依托濰坊濱海區化工產業園、壽光侯鎮化工產業園、壽光市羊口化工產業園等,推進溴素深加工產業功能化、高端化發展,引導傳統氯堿下游產業精細化延伸,布局建設氯化亞砜、三氯蔗糖、對間苯二甲酰等氯氣下游深加工項目。

魯南現代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在棗莊、濟寧、菏澤、泰安,布局建設魯南現代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充分發揮煤化工基礎產業優勢,壓縮傳統煤化工產能,利用煤制合成氣、煤焦油等為原料,加快推進下游煤基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依托郯城化工產業園、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薛城化工產業園、鄒城化工產業園、寧陽化工產業園、鄆城化工產業園等,打造以煤基多聯產為主體,以新材料、精細化工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煤化工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煤氣化技術研發示范項目以及焦爐煤氣綜合利用、苯精深加工、焦油深加工、煤氣化下游高端化工等項目,推動煤化、油化、鹽化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循環經濟特色和產業結構優勢的煤化工產業基地。

魯西北化工企業轉型示范區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依托聊城化工產業園、莘縣化工產業園、德州運河恒升化工產業園、樂陵化工產業園等,加快己內酰胺、己二腈、乙烯下游一體化等項目建設,發展壯大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黃海臨港石化產業區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日照嵐山區布局建設黃海臨港石化原料集散區,打造全國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成品物流集散樞紐。

發揮青島董家口港液體化工碼頭優勢,圍繞進口乙烷、丙烷、甲醇、乙烯、C4、C5等資源,推進進口石化原料高附加值轉化,加快丙烯、聚丙烯新材料、功能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在產業區規劃布局發展煉化一體化項目。

發揮日照嵐山深水良港優勢,依托罐區和管道儲運優勢,布局建設國家級臨港石油化工原料及產品集散區,加快大宗石化商品交易中心發展。

山東還將優化提升八大化工子行業:

石油化工

以現有優質企業為龍頭,穩妥推進整合重組,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比例,實現煉油產能只減不增。

關停退出參與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整合的地煉企業產能,到2022年,關停退出6家地煉企業產能合計1520萬噸。

根據重大石化項目實施情況,推進城市人口密集區煉廠和煉油能力300萬噸及以下未實現煉化一體化的地煉產能分批整合轉移,提高煉化企業集約化、一體化水平,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優化煉化基礎產品。

穩妥有序推進濟南、青島等城區內煉化企業搬遷。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突破一批高端功能材料、專用化學品、功能化學品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著力配套烯烴、芳烴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產業,以延鏈補鏈項目加快打造“油頭化身高化尾”產業鏈,實現石化高端差異化發展。

合理利用海外輕烴資源,采用輕烴、凝析油、甲醇為原料制烯烴等路線,適度發展大型輕烴裂解項目,緩解烯烴原料不足的矛盾。

重點發展“乙烯—聚烯烴/合成樹脂終端應用、丙烯聚丙烯/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丁烯碳四合成材料橡塑制品、甲苯異氰酸酯高性能聚氨酯終端產品聚酰胺尼龍新材料紡織和工程材料、“PX-PTA-聚酯6大產業鏈條。

煤基精細化工行業

加快壓減省內焦炭產能,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焦爐及熱回收焦爐,推動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減量置換。

組織單獨廠區100萬噸以下獨立焦化企業產能整合退出。

推動“鋼焦一體化”布局,繼續實施“以鋼定焦”“以煤定產”,確保焦鋼比穩定在0.4左右。

引導符合規劃要求的焦化企業圍繞焦爐煤氣(氫氣)綜合高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精制等技術路徑,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化產比重。

繼續淘汰間歇式常壓固定床氣化爐,加快實施潔凈煤氣化技術,控制化肥產能總量,推進減肥增效。

以潔凈煤氣化為平臺,實施合成氣產品多元化,補強延伸產業鏈,向下游發展醋酸酯、己二腈等深加工產品,以及聚甲醛、乙烯法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尼龍6、尼龍66等煤基新材料。

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精細化程度,加快形成煤基含氧化學品、煤基化工中間體和煤基化工新材料三大門類為骨干的煤基化學品產業體系。

重點發展煤基精細化工品產業鏈條。

鹽化工行業

推進氯堿產能減量置換,嚴格控制產能。

加快技術改造,推進新型電解槽的應用,降低電解單元噸堿能耗,50%以上企業達到國家能耗標準先進值。

推廣國產離子膜,著力提升國產離子膜性能和技術自主可控性。

加快“綠電鹽化”一體化發展,降低鹽化工行業碳排放。

鼓勵廢鹽酸綜合利用制氯制氫。

挖掘鹽化工與石油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關聯產業的耦合點,以氯氣為立足點,構建高端聚氯乙烯、綠色制冷劑、高端氟材料、功能化學品以及氯化高聚物等關聯產業板塊。

加快氫氣提純、儲運技術研發,拓展氫能利用。

引導鹽化工產業向新材料、新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延伸。

輪胎行業

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整合退出年產能120萬條以下的全鋼子午胎(工程輪胎、航空輪胎、寬斷面無內胎除外)、500萬條以下的半鋼子午胎(缺氣保用輪胎、賽車胎高端產品、超低斷面輪胎除外)企業,退出產能可以進行減量置換。

淘汰不能實現密閉式自動投料的煉膠機、不能實現充氮工藝的子午胎行業硫化設備。

以高端和細分市場為導向,發展超低斷面、扁平化、低滾阻、低噪音、缺氣保用等高端產品,加大智能輪胎、安全輪胎、低滾阻輪胎、超耐磨等高性能子午線輪胎以及航空胎、巨型全鋼工程輪胎、高性能摩托車子午胎的研發和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

做強半島輪胎產業集群和魯北輪胎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配套銜接,做精魯西橡膠助劑產業集群,做大魯東橡膠加工設備產業集群。

全面提升輪胎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推動全省輪胎行業智能工廠建設,打造輪胎制造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積極推廣化學法煉膠、輻射預硫化技術等綠色輪胎生產工藝,鼓勵輪胎二次利用,推廣廢舊輪胎綠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術。

充分發揮省內輪胎和汽車試驗場作用,提升輪胎與汽車一體化設計研發、檢驗和測試服務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驗測試平臺。

推動建立高端、綠色輪胎系列標準體系,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輪胎品牌。

2025,輪胎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銷售收入過100億元輪胎企業達到8,其中,200億元的2家以上,1—2家企業進入全球輪胎行業前10位。

化工新材料

圍繞先進基礎材料、前沿新材料和關鍵戰略材料三大方向,強化提升現有化工新材料的產品牌號和性能,重點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和重大成套裝備,實現多品種、系列化發展。

提升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聚苯醚等通用工程塑料,以及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亞胺、聚砜等為代表的特種工程塑料等高端產品的生產比例和水平,突破高碳α-烯烴、聚烯烴彈性體(PO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高端聚烯烴材料生產技術,開發聚苯醚、熱塑性聚酯(PBT)等通用及特種工程塑料。

突破特種橡膠生產關鍵技術,擴大溴化丁基橡膠、丁腈膠乳、氫化丁腈橡膠等特種橡膠規模,開發汽車、高鐵、電子等領域耐高溫、耐油、耐強氧化劑等苛刻條件下用的氟硅橡膠、氫化丁腈橡膠、丙烯酸酯橡膠、液體橡膠及膠乳、集成橡膠(SIBR)等系列產品。

加強高強高模高導熱碳纖維材料的研發以及在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的推廣應用,發展耐高溫聚苯硫醚纖維、聚酰亞胺纖維、高性能芳香族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發展用于航空航天、高鐵、新能源汽車、芯片、5G通訊等領域的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以及熱硫化硅橡膠、室溫硫化硅橡膠等高端氟硅材料。

優化氫燃料電池膜性能,重點發展水處理、光伏、電池、醫用等領域的高通量納濾膜、高性能反滲透膜、醫用選擇性滲透膜、阻隔性氣體包裝膜等膜材料。

加強科技攻關,在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突破光刻膠、高純電子氣體、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封裝材料和基板、超高純電子清洗用助劑等產品的研發;在新型顯示器件領域突破高性能光阻材料、液晶顯示材料、電容觸摸屏導電膜及聚酯基材等。

重點發展高端功能化學品產業鏈、氟材料產業鏈、硅材料產業鏈。

海洋化工

加大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力度,優化海洋化工產品結構,加快發展海洋化工產業。

加快研發海水化學資源和鹵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擴大提取鉀、溴、鎂、硼、碘、鋰、鍶、銣、銫等系列產品及其深加工規模,開發新型阻燃材料、藥用中間體、電子材料等產品。

做大做強做精海藻化工,開發醫用、保健品用、化妝品用等高附加值產品,構建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資源綜合開發產業鏈,實現傳統制鹽業向海洋精細化工轉變。

面向海洋重大工程和裝備,重點發展防腐防污涂料、海洋工程材料、海洋環保材料、海洋檢測試劑等化工新產品,加快提升海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

精細化工

發揮化工原料基地優勢,深度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打造優勢突出的特色產品,推進精細化工差異化發展。

打造以氨基酸、香精香料、維生素、D-乙酯、羥基甲氧基乙苯、聯苯腈、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丁基磺酰氯、對甲苯磺酰氯、三甲基碘硅烷、碘化鉀、碘酸鉀等為主的全國知名、享譽世界的王牌產品。

鞏固醇酸防腐涂料優勢,開發納米海洋防腐、石墨烯海洋防腐等工業防腐涂料新品種;重點發展低排放低污染的環保型工業涂料;補強涂料產品環節中涂料樹脂、粉末涂料、UV涂料的短板,加快建筑內外墻涂料新產品開發。

加強新型纖維、電子液晶、醫療、航空等重點領域高端染顏料高性能、功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利用微通道反應器等先進工藝和設備,開發生態安全和環境保護升級需求的綠色染顏料及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

大力發展環保型橡膠促進劑、防老劑、二硫化碳、不溶性硫磺及高品質炭黑等產品。

重點開發分散性聚丙烯酰胺、分散性聚丙烯酸共聚物、馬來酸共聚物、阻垢緩蝕劑、聚羧酸阻垢分散劑、季銨鹽殺菌滅藻劑等環保型水處理助劑。

加快發展高端日化、電子化學品、催化劑等產品。

生物化工

以玉米、秸稈等生物基材料,重點發展糠醛、預膠化羥丙基淀粉、生物基乳酸及聚乳酸、葡萄糖經山梨醇制功能性糖醇、藥用級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工業級纖維素醚等纖維素衍生物、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氨基酸及其聚合材料等產品。

延伸發展丁二醇及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醫藥中間體、尼龍56纖維、尼龍56工程塑料等產品。

布局生物質經糠醛、5-羥甲基糠醛等平臺制生物基單體及其聚酯材料,以及纖維素制乙醇和乙二醇等項目。

推廣生物法長碳鏈二元酸、微生物酶法丙烯酰胺等生物催化轉化技術,建立碳素循環利用綠色經濟新模式。

此外,山東將組織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安全綠色、智能智慧、管理服務五項提升工程,推動化工園區做大做強。開展技術創新、產業鏈提升、智慧賦能、園區優化、淘汰低效落后五大專項行動,加快化工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资源久久 | 一区欧美日韩精品一级毛 |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