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里我們經歷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行業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抗爭疫情,并全力開展復工復廠。2020年更是全行業面對需求減少、市場緊縮、收益大幅下降等難題需要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共有702家企事業單位簽署了責任關懷承諾書,在承諾的64家化工園區中有6家園區自發成立了責任關懷工作組織。
2020年園區和協會踐行責任關懷成為一大亮點。江北新區召開了責任關懷推進大會,新增10家化工企業遞交了責任關懷承諾書并與社區或學校簽署結對協議;南港工業區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了2019年度責任關懷報告發布會,11家企業代表自愿承諾踐行責任關懷;烏達工業園推進責任關懷行動啟動,并列出了清晰的時間進度表;農藥協會發布了《2020中國農藥行業責任關懷報告》,這是第一份記錄中國農藥行業致力于提升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履行社會責任所做的努力的報告。
安全、環保、綠色、低碳是責任關懷的內涵,也在實踐中一次次被證明是世界石化行業發展的新動能。2020年行業的責任關懷工作更加夯實,由中國石化聯合會責任關懷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組織的《責任關懷實施準則》修訂工作正式啟動,責任關懷每項準則都單獨編制成團體標準,同時增加化工園區責任關懷實施指南團體標準,并且每個團體標準都附有評估細則,這對于今后企業和化工園區開展責任關懷工作、評估責任關懷實施情況將起到很好地指導作用。
一、 化企抗擊疫情 保供抗疫物資
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行業內眾多企業都積極參與了抗擊疫情的行動。責任關懷承諾企業更是當仁不讓,積極捐款捐物,體現出了化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2020年1月31日,上海氯堿公司緊急成立了黨員志愿者隊伍,連夜制作配兌次氯酸鈉消毒劑。2月1日,首批184桶次氯酸鈉消毒液免費向社會發放。同時公司生產調度中心開通熱線服務,向社會無償提供消毒劑,以緩解當時公眾對消毒液的大量需求。
2020年2月7日,新和成分別向浙江、山東與黑龍江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合計捐贈現金1000萬元。隨后,集團黨委發出關于抗擊新冠疫情募捐倡議書,號召各子公司全體黨員、干部“伸出溫暖手,打開愛心門”。
2020年3月13日,陶氏公司向上海華山醫院捐贈了1000件防護服,這已是陶氏公司自1月疫情爆發以來所組織的第四批捐贈。
疫情暴發后,興發集團迅速組建疫情防控專班,主要領導掛帥安排落實防疫保運工作,各基層黨組織也紛紛投入到防疫一線。疫情期間,該公司累計開支專項費用1700萬元,租用酒店統一安置堅守一線職工,抽調專人實時監控職工身體狀況,確保職工健康安全。2020年9月21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興發集團榮獲“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潤豐股份是一家大型跨國農化企業。疫情發生后,及時向武漢捐款200萬元外,并在濰坊市商務部門的指導下,向海外分公司發布緊急動員令,成功采購口罩198.14萬只,除交付委托代購單位和自用外,還向抗疫一線捐贈口罩40萬只。
京博集團、新疆中泰、杜邦、閏土股份、華峰集團、萬華化學、銀河化學……一家又一家化企涌現在抗擊疫情的先鋒隊伍中。
二 、精準扶貧 回饋社會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石化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發揮行業優勢,不斷探索具有化工企業特色的的扶貧路徑,充分彰顯出化工企業的責任擔當。2020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石化央企和大型煤化工企業發揮了“頂梁柱”作用。
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表示中國石化自198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派出扶貧干部近2000人,探索出了以消費帶動產業、以產業拉動就業、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的中國石化扶貧模式。
2020年6月,十一化建公司第三工程公司抽調人員參加了新疆中泰集團于田縣“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對新疆于田縣斯也克鄉進行房屋及院內改造工程施工。體現了央企風范。
中國化工博物館聯合清華大學、北師大等化學教育專家團隊,走進平山校園,面向中小學生和教師開展了化學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內容包括化學表演秀、教師工作坊、探究性化學實驗活動,和平山縣的師生們一起感受化學的魅力,為平山的教育發展助力。
尼瑪縣是中國海油對口扶貧地區。接到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團委發起的“‘煉’上高原·為童心筑夢”愛心圖書公益募捐活動通知后,山東海化集團黨群工作部和團委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在全公司范圍內發動員工捐助愛心圖書。捐贈過程中,海化集團許多愛心員工主動表示僅僅捐贈愛心圖書遠遠不夠,下一步希望與鄉鎮小學及困難學生“結對子”,實施幫扶。
2020年6月,十一化建公司第三工程公司抽調人員參加了新疆中泰集團于田縣“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對新疆于田縣斯也克鄉進行房屋及院內改造工程施工。并按照工作隊要求,逐戶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高峰期組織了150余名施工人員分成4個小組交叉作業、相互支援、倒排工期、嚴控質量,于7月底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了改造施工任務,為新疆自治區脫貧攻堅助力,體現了央企風范。
2020年9月15日,中國石油“百城萬站·扶貧助農” 百日攻堅活動全國啟動。中國石油充分發揮出在全國的加油站終端網絡優勢,從全國有代表性、有銷售優勢的百座城市中,選取萬座中國石油加油站,優選貧困地區百種特色助農產品,設立扶貧產品專區專柜,線上線下集中開展宣傳推介及銷售。
三、安全形勢嚴峻復雜
輿情事件:
多地發生倉儲、物流安全事故,國內有關部門強化對危化品的安全管制和專項檢查“6·13”溫嶺槽罐車爆炸事故:2020年6月13日下午,G15沈海高速溫嶺市大溪鎮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輛由寧波到溫州瑞安的液化氣槽罐車發生爆炸,引發周邊民房及廠房倒塌,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172人住院治療。
“8·4”黎巴嫩首都爆炸事故:2020年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巨大爆炸,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煙霧。此次爆炸造成至少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傷,3人失蹤。
“11·2”北海碼頭天然氣罐火災事故:2020年11月2日11時45分許,國家管網集團北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位于鐵山港區的LNG接收站碼頭2#罐罐前平臺管線在施工時發生著火,現場作業的9人中,有5人死亡,1人失聯,3人重傷。
政策影響:1 政策密集出臺
2015年天津港“8·12”特別重大事故發生以來,原安全監管總局啟動了《危險化學品法》的起草工作,2020年10月2日,由應急管理部組織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有力防范化解系統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作為危化領域“十四五”在安全生產上的引領性、指導性、方法性文件。
2 開展多項檢查
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2020年8月起,以港口、碼頭、物流倉庫、化工園區等為重點,開展全國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8月底開展硝酸銨等危化品生產企業和涉及爆炸性危險貨物港口堆場等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目前已經開展到第三輪。
2020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個專題實施方案、9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
輿情分析:2015~2019年,在危化品生產、運輸處置等環節共發生重特大事故10起,死亡344人,重特大事故發生率處于歷史高位,化工和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事故占比越來越高。化工產業在危化品生產、貯存、運輸、使用、廢棄物處置等環節已形成系統性安全風險,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亟待全面加強。近年來,隨著本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石化行業的安全水平有了整體的提升,但化工和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尤其在儲存、運輸環節發生的多起事故再次為全行業敲響了警鐘。
因此,化企要加強重點環節管控。中國石化聯合會發出通知,要求石化港口、碼頭、物流倉庫、園區等有關生產、經營企業要立即組織開展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也提出,加強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停車場安全管理,納入信息化監管平臺,強化托運、承運、裝卸、車輛運行等危險貨物運輸全鏈條安全監管,提高危險化學品儲罐等貯存設備設計標準,研究建立常壓危險貨物儲罐強制監測制度。
同時,石油和化工行業要不斷提升危化品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能力,提高涉危化品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強化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要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轉變,從事后調查處理向事前預防、源頭治理轉變,從行政手段監管為主向依法治理轉變,從傳統監管方式向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現代監管方式轉變。
四 、沿江化企產業升級
輿情事件:
隨著長江、黃河大保護的持續推進,沿江沿海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異地搬遷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視察,并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等重要方面對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12月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一行到南京市幕燕濱江片區調研沿江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修復情況。
政策影響:《長江保護法》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將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促進長江流域綠色發展。9月1日起施行的新《固廢法》,加大了對違法處置固體廢物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擅自傾倒、堆放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都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年初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2020年、2022年、2025年為節點,明確了控制“白色污染”的時間表及限用、禁用范圍。這一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政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輿情分析:自2018年全面啟動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工作以來,通過綜合運用金融、財稅等手段,目前搬遷改造工作已完成任務目標的69%,其中長江經濟帶十省份已完成全部任務目標的74%。例如湖北省提出了三年內完成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推進沿江1~15千米范圍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著力解決“化工圍江”突出問題,根除長江化工污染隱患,推動沿江化工產業搬高、搬新、搬綠和高質量發展。沿線化工企業一要發揮產業鏈優勢進行轉型升級,培育延伸產業,在減少“三廢”產生的同時擴大產業鏈,實現綠色發展;二是要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產能替換和產業升級工作;三是積極實施搬遷改造、搬遷入園,嚴格遵循當地、園區安全環保標準,在搬遷中實現轉型升級,不能造成污染的轉移。
五 、新基建賦能產業
輿情事件: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9月18日,全國首條5G石化運輸智慧路開工,可實現石化企業運輸車輛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石化危險品運輸車輛能高效、安全通行。74個國家1877名CIO問卷顯示,2021年將是一場數字化競賽,70%的首席信息官在IT價值的評定和展現方面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政策影響:2020年10月10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通過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輿情分析:新基建時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成為我國實體經濟和產業提升競爭力的基石,以5G網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基建將為化工行業打造產業數字化底座,助力產業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目前,已經有多家先驅企業將數字化技術與工業化技術融合,以促進化企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例如湖北三寧化工為保障園區安全生產和提升作業效率所采用的基于5G的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水云蹤將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工業循環水處理系統,實現在線監測、智能加藥、網絡傳輸、異常報警和遠程控制功能,將循環水系統管理被動變主動,做到配方適時調整,事故早期預警和有效預防。
責任關懷作為持續改善健康、安全和環境質量的管理體系,能夠增加企業的安全指數,優化“三廢”處理技術,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改變行業在公眾中的形象,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當然,責任關懷的施行需要持之以恒地推廣和實踐,需要行業內眾多企業共同發力,堅持不懈地大力推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