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展望2020 民營化企收獲累累碩果
日期:2020-1-16 作者:07郭
中國電石網訊:
2019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奮發有為、積極應對,取得了空前的繁榮發展。廣大民營企業不斷追求產業升級、創新研發與可持續發展,一大批世界級煉化企業相繼建成投產,還有不少企業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單項冠軍,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國內民營企業迎來了政策的春天,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感受到“自己人”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六方面舉措,在2019年漸次落地。
2019年10月底在京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了“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會議同時強調,“要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為石化行業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面,作出了制度上的保障。
2020年新年臨近,中國民營企業又收到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大禮包”。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公布,進一步在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意見》中指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成品油出口,被業內認為是國家向民營企業放開成品油出口權的信號。
在國家政策的激勵下,2019年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開拓市場,追求產業升級,規模逐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競爭力也穩步提升。
首先,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為克服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產品結構單一、產品檔次不高、一有市場波動就難以招架的弊端,不少企業發力延長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或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應變能力以及產業鏈的韌性。
2019年2000萬噸/年大連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同時建設450萬噸/年芳烴及150萬噸/年乙烯項目。2019年12月31日,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全面投料試車,打通全流程,實現穩定運行并生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每期規模為2000萬噸/年煉油、520萬噸/年芳烴、140萬噸/年乙烯,投產后將有助于構建從原油到芳烴、烯烴再到紡絲的一體化產業鏈,增強抗風險能力。
其次,一些企業心無旁騖抓主業,深耕細分市場,爭做行業“領頭羊”。如中旗科技、浙江信匯、佳化化工、泰特爾新材料聚焦主業十幾年,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逐漸成為細分市場的引領者。其中,山東泰特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2月4日在東營港經開區舉行9500噸/年特種環氧樹脂項目(一期)開工奠基儀式,項目建成后公司產品產量將占有全球細分市場的半壁江山。
再次,民營化工企業不斷追求創新,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步伐明顯加快,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創新型企業,有些企業在相關領域位居世界領先地位。如2019年2月,南京工業大學—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正式啟動,探索從小試、中試到產業化的新路徑。同年4月,浙大恒逸全球未來先進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為化纖巨頭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舉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為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雖然“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三座大山在石化民營企業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這三重門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打破,但展望2020年,民營化工企業必將不斷適應市場的風云變換,抓住“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的機遇,全面謀劃、乘勢而上。用全球化視野,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加快管理現代化,搞好資本經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突破一批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關鍵工藝、成套裝備;培育一批世界級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