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鹽城響水化工廠爆炸,掀起了江蘇乃至全國化工行業最嚴厲的環保風暴,大幅壓縮化工園區數量,這也意味著不少化工企業面臨減產或者關閉的風險。
5月23日,在2019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處調研員韓敬友表示,經過各方努力,現在搬遷改造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除北京、上海、寧夏、海南等4個省份沒有出臺搬遷改造方案之外,其余相關的2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陸續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絕大部分企業已啟動搬遷改造工作,截至2018年底,有20%左右的企業完成了搬遷改造。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稱,2018年以來,行業連續發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如四川宜賓“7.22”事故、張家口“11.28”事故、鹽城“3.21”事故,尤其是鹽城“3.21”事故發生在響水化工園區,地方政府關閉園區的措施給社會帶來不小的輿論影響。
“一方面要正視我們存在的問題,要充分認識一些化工企業安全、環保管理基礎工作還不到位,安全環保措施尚未完全落實;但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堅信化工安全生產是可防、可控的,化工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杜絕的,不妨學習和借鑒先進國家和跨國公司安全管理的經驗。”李壽生強調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8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便印發了《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前,不符合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的危化品企業,要就地改造達標或搬遷進入規范化工園區或關閉退出,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要求在2020年底搬出。
此前工信部就提出,至2018年底,初步確定全國需要搬遷改造的企業共有1176家,其中異地搬遷479家,就地改造360家,淘汰退出337家。
“經過我們摸底排查,大部分都屬于要在2020年底前搬出的”。韓敬友指出,據其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已完成搬遷改造的企業,通過搬遷改造提升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企業實現了轉型升級,有很多企業搬遷改造前處于虧損和微利的狀態,經過搬遷改造,基本上是走向了良性發展的路子。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268家。從產值分布來看,產值超千億的超大型園區14家,500-1000億的大型化工園區33家,100-500億的中型園區224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405家。
自響水“3.21”化工廠爆炸事故發生之后,江蘇鹽城市決定永久性關停響水化工園區。隨后江蘇還明確,對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標準的企業、園區必須關閉,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園區必須關停,對落后低端企業必須淘汰。
不僅是江蘇,山東8個地市還公示了擬關停化工企業,總數達到了568家,包括廣東、河南、湖北、浙江、甘肅、黑龍江等多個省份化工園區關停搬遷改造也在持續進行。
對此,韓敬友坦言,要求企業搬遷入園首先要告訴企業可以搬遷的園區,現在搬遷的化工園區總體來說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化工園區實際上并不具備承接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的條件,還應該盡快的剔除出去,否則極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據我們現在統計的搬遷改造名單里,確實是有些企業就是原來是園區的,因為園區發展的設定和發展出現了偏差,最后很多園區又廢了,又重新搬遷的。”韓敬友表示。
韓敬友同時還指出,園區內和園區周邊要給企業留下足夠的防護距離,同時可以把一些非主營業務委托給專業企業來提供,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比如說盡快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危化品、廢棄物處理的設施,這些有些可以園區自己建,有些可以依托龍頭企業來建設。
此外,韓敬友還表示,現在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找不著承接的園區情況,盡管中小企業散亂差的比例比較大,對這部分企業,的確應該以關停為主,但是也確實有部分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比較高,只是由于屬于細分市場,規模和投資強度必然不會太大。
“對這部分企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希望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開展園區評估論證時,能夠結合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設置部分專業園區,或在大型化的化工園區設置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區域。另一方面,也請有條件的園區不要對投資強度、規模設要求,在細分市場上處于領先優勢的企業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允許它安家落戶,當然要達到相關的要求。”韓敬友表示。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