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今年以來,我國煤制乙二醇產業火熱起來:動輒百萬噸級的新項目不斷涌現,相關會議密集舉行,行業呈現欣欣向榮景象。中國化工報記者經過一個月的深度采訪調查后發現:目前煤制乙二醇是我國五大現代煤化工路線中投資最少、路線最短、技術較成熟、發展勢頭最好的產業,因此備受煤化工業界青睞。本報將陸續刊登記者深度采訪調查的見聞和思考。
經過近一個月的調研采訪,記者發現,當前我國煤制乙二醇產業發展,突出地呈現兩大特征: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二是技術創新成效顯著。
進入21世紀,我國加快了先進煤炭轉化技術產業化的步伐,產品拓展到清潔油品、天然氣以及烯烴、乙二醇等高附加值領域。
我國煤制乙二醇產業在“十一五”起步,經過“十二五”特別是“十三五”以來的快速發展,目前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產業規模均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了一批煤制乙二醇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2017年新增產能20萬噸/年,總產能達到270萬噸/年;全年產量153.6萬噸,較上年度增長54.5%,產能利用率升至57%。
自2009年首個煤制乙二醇項目(通遼金煤)投產以來,目前國內已有10多家單位開展了煤制乙二醇技術研發,涌現出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掌握產業化核心技術的技術開發商有中科院福建物構所、上海浦景化工、中石化、湖北華爍、上海戊正等,內蒙古通遼金煤、河南安陽永金、陽煤壽陽、新疆天業、新杭能源、華魯恒升等企業裝置已基本實現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運行。煤制乙二醇工藝技術正在向裝置大型化,生產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方向發展,同時產品質量不斷優化,下游用戶對煤制乙二醇接受度進一步提高,煤基乙二醇已經開始大規模應用于聚酯化纖行業。
陽煤化工集團是這兩個特色的典型代表。目前陽煤化工集團煤制乙二醇規模達60萬噸/年,居國內第二,還在布局新增40萬噸/年項目。陽煤化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志武表示,2017年,陽煤集團化工產業結束連續3年虧損局面,實現整體盈利,其中壽陽、深州兩套煤制乙二醇裝置實現利潤2.45億元,為陽煤化工系統扭虧為盈奠定了基礎。
馮志武介紹,2017年,是陽煤集團壽陽化工煤制乙二醇項目試車第一年,開工率達到85%,遠高于64%的國內行業平均水平,成為全國達產最快、高負荷運行最穩定、單套生產能力最大的乙二醇項目,全年實現利潤9500萬元。陽煤集團深州化工煤制乙二醇項目2016年開車成功,2017年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并實現90%~110%高負荷穩定運行,產品已長期穩定供應下游聚酯產業,全年實現利潤1.5億元。
通遼金煤的煤制乙二醇裝置也表現不俗,2017年平均生產負荷86.5%,產品銷售情況良好。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3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66億元。
浦景化工授權的鄂爾多斯市新杭能源公司30萬噸/年(一期)煤制乙二醇裝置2017年通過了72小時運行指標考核驗收,實現兩年滿負荷運行,優等品率98%以上,裝置利潤可觀。通過更換浦景化工開發的二代加氫催化劑和設備微調,預計今年底一期裝置規模可擴能改造至40萬噸/年。
“十二五”以來,化工裝備制造的專業化、現代化升級,也有力助推了煤制乙二醇產業的迅速崛起。山西陽煤化工機械集團共為全國九大煤制乙二醇項目(共計產能261萬噸/年)配套生產晉華爐10臺,以及變換爐、DMO反應器、羰化反應器、加氫反應器、乙二醇精制塔等非標設備910臺套。
業界專家表示,煤制乙二醇技術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先進技術,其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將對我國能源化工產業產生重大積極影響。一方面,2017年我國乙二醇進口依存度高達67%,以煤炭為原料生產乙二醇可以極大緩解乃至徹底解決目前國內乙二醇嚴重依賴進口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煤制乙二醇是一項變革性的新型煤化工技術,以我國相對富足的煤炭資源代替石油原料,可揚長避短,對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