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電石產業急需轉型升級

電石產業急需轉型升級

日期:2014-7-8


協會信息部

關鍵字:產能過剩,電石

導言:電石行業產能過剩局面形成已久,經過前幾年井噴式的發展,目前已開始全面壓縮。在此形勢下,電石行業亟需升級轉型,盡早開啟新一輪的重大技術改造、推動行業兼并重組。

 

電石行業產能過剩局面形成已久,經過前幾年井噴式的發展,目前已開始全面壓縮。在此形勢下,電石行業亟需升級轉型,盡早開啟新一輪的重大技術改造、推動行業兼并重組。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部聯合調研組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各地為大型氯堿裝置配套的電石項目大量上馬,截至2012年底,國內有電石企業388家,產能達到3230萬噸/年,產量提高到2000萬噸以上,但開工率僅為61.9%,若扣除2012年實際停產的產能734萬噸,開工率也僅為80%。

粗放發展留隱患

調研組深入主要產區和企業調查發現,多年來,我國電石行業粗放式發展,積累了不少深層次矛盾。

一是大部分企業無配套下游產品,自我消化能力還不強。在現有的388家電石生產企業中,有43家企業配套PVC裝置,為本公司(集團)PVC裝置進行配套的電石生產企業有43家,電石產能為1381萬噸/年,占國內電石總產能的43%。12家企業配套醋酸乙烯生產裝置;13家企業配套有1,4-丁二醇生產裝置;30多家企業配套有氰氨化鈣生產裝置。

綜合來看,擁有下游產品的電石生產企業約為100家。這100家企業每年大約需要消耗2365萬噸電石,而他們自身配套的電石產能為1880萬噸/年,因此每年僅需要外購電石485萬噸。其余280多家沒有配套下游產品的電石企業,只能全力去爭奪非常有限的剩余市場份額,其能夠生存完全取決于下游產業。

二是電石產能增長過快,產能過剩矛盾嚴重。盡管產能過剩矛盾凸顯,但是企業對于電石行業的投資熱情依然高漲。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國內電石在建項目共有68個,產能合計2115萬噸,預計在2015年以前都能建成投產;已經立項但尚未開工的項目有50個,產能合計1529萬噸。預計到2015年國內電石產能將達到5400萬噸/年,即使內燃爐全部淘汰,產能仍將有4000萬噸/年;到2020年,即使國家不再審批新項目,國內電石產能也會超過5500萬噸/年。因此,若內燃爐產能不能及時退出,則2015年行業整體開工率只有57.4%;2020年,即使國內電石需求量達到4000萬噸,開工率也只有約72.7%。

三是整體工藝裝備水平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雖然有了一批比較成熟的能源節約、清潔生產和“三廢”綜合利用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但總體上講數量比較少,特別是缺乏關鍵共性技術,難以對電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形成有力支撐。作為行業先進生產力的環保型、節能型密閉爐的比重還不到總產能的60%。電石爐氣的利用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跟不上的問題再一次凸顯,技術的創新步伐還無法滿足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需要。

四是行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電石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行業。電力和炭材在電石產品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約為70%。因此,電力、煤炭等能源和資源價格的上揚,將導致電石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據測算,與密閉式電石爐相比,內燃式電石爐每生產1噸電石要浪費160公斤標準煤的能源,且需多排放600多公斤的二氧化碳。

各自為戰少合力

分析電石產能過剩的原因,政府主導型增長模式是產能過剩的體制性原因。此外,資金供給充分、技術進步加速和投資增長體制等技術層面的原因則為產能過剩提供了可能性。

長期以來,國內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投資拉動。一些煤炭大省出臺政策,要求煤炭產量的50%~60%必須就地轉化,部分企業為了獲取資源,只能選擇進入電石等技術門檻較低且資源消耗量大的基礎性行業。受此影響,全國范圍內的投資熱情空前高漲,但是由于各自為戰、信息溝通不暢,投資單一化、趨同化的問題暴露無遺,導致很多行業產能激增。隨著產能釋放高峰期和經濟下行周期的到來,產能過剩矛盾也進一步加劇。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國內以電石為代表的基礎化工原料產業,工藝成熟、裝備國產化率高,具備高速擴張的基礎條件。因此,在資金的充分供給而投資途徑有限的形勢下,電石等基礎原材料產業就成為國內企業投資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首選。部分地方將大項目拆分成若干小項目進行審批,從而規避國家制定的項目備案制度;一些企業將本應一次性建成投產的項目分期建設,而地方政府對此熟視無睹;部分企業“三證”(產品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不齊全,而政府主管部門僅僅是罰款了事。由于監管缺失,《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無法落實到位,導致一些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輕松跨過準入門檻,加劇了產能過剩。

調研組認為,造成電石行業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還有生產要素難以有效集中,兼并重組困難重重。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各自為戰也是造成電石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電石行業急待加快兼并重組步伐,減少企業數量,避免因大量企業比拼產能規模導致過剩矛盾加劇。但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以及體制方面的原因,部分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暫時難以實現,生產要素也無法有效集中,其結果只能是產能過剩加劇和企業過度競爭。

 兼并重組調結構

調研組認為,電石行業要全面實施結構調整,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嚴格市場準入,淘汰落后產能,才能保障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電石行業要積極推進總量控制,爭取到“十二五”末將電石產能控制在4200萬噸/年,密閉式電石爐的比重達到80%以上,產能發揮超過60%;“十三五”時期,繼續實行總量調控措施,力爭到“十三五”末將電石產能控制在5000萬噸/年,密閉式電石爐的比重達到100%,實現產需基本平衡。

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到2015年淘汰產能在12500kVA及以下的涉及91家企業的149臺電石生產裝置,共計350萬噸產能,有條件的地區應該淘汰所有的內燃式電石爐。兼并重組一批: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引導其爭當整合者并在“重新洗牌”中占據主動。引導內蒙古、陜西、寧夏等電石生產大省通過上下游企業的兼并重組,減少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改造提升一批:將產能在16500kVA及以上的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爭取到2015年,大型密閉式電石爐的比重由2012年的不到60%提高到80%以上,并基本實現電石爐氣的綜合利用。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部建議暫停審批、備案電石新建項目。各地方暫停核準電石新建項目,同時要求已經立項但尚未開工的電石新建項目一律推遲建設。

推動內燃式電石爐退出市場。首先淘汰不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的內燃爐(149臺,產能合計350萬噸),然后推動其余的內燃爐裝置(產能合計1020萬噸)逐步退出市場,從而為密閉爐企業騰出市場空間。建議政府加大補貼力度,每淘汰1萬噸內燃爐產能,給予企業150萬~200萬元的補貼。另外,建議對將內燃爐改造為密閉爐的電石企業,按照投資額度給予企業一定比例的補貼,從而推動改造工作全面開展。

調研組最后建議,在烏海、鄂爾多斯、烏蘭察布、榆林、石嘴山等電石產能相對集中的地區實施兼并重組。由地方政府牽頭組建上下游配套的大型聯合企業,并通過企業自身產能結構的優化調整,推動部分競爭力較差的電石產能退出市場。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h动漫在线 | 在线日本aⅴ免费网站 |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新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