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130萬人被“氣”死 巨大型城市的空氣悲歌
中國電石網訊:
2013年年末呈現出一個歷史性的拐點: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突破了2000萬大關。作為巨大型都市,同時又是首都,北京的環境不僅北京人關心,全國人民也很關注。為了回應民眾的關切,《環境與生活》雜志與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合作,聯合推出圍繞“北京環保”主題展開的系列報道,本期聚焦北京的空氣。
“亞洲綠色城市指數”排名中,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在22個主要亞洲城市里排最后一位。機動車尾氣排放是該地區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冬今春,北京等多個城市發生嚴重的霧霾事件,改善北京等巨大型城市的空氣質量,成為當前群眾呼聲最高的議題之一。那么,巨大型城市的空氣應該如何治理呢?
全球10億人受空氣污染之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城市綠皮書》對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如下標準: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至100萬人的為中等城市,100萬至300萬的為大城市,300萬至1000萬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人以上的為巨大型城市。
千萬人口以上被定義為巨大型城市,其空氣污染程度與其面積、人口總量、人口密度、地形、水域面積、工業廢氣排放量、機動車擁有量、植被面積、廢棄物處理、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
二戰后,很多發展中國家獲得政治獨立,力圖建立自主的工業體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發達國家的工業向發展中國家持續轉移,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和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化加速推進,中心城市急劇膨脹。龐大的城市中產階層的出現,又造成機動車保有量持續上升。這些因素,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大都市普遍出現嚴重污染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