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品種控制不可避免,未來能源消費有可能低于之前各種外延式增長預測。”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會上說,一方面,我國霧霾天氣覆蓋面積曾一度超過140萬平方千米,未來能源消費和排放總量必須下降。另一方面,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2020年之后國內對能源綠色發展的要求會更高。因此,2020年之后中國能源消費必須進入低速增長,再過一段時間,所有增長部分必須由非化石能源替代,沒有替代就不能增長。此外,目前我國高耗能產業已基本達到飽和,一旦鋼筋水泥堆砌沒有了,能源消耗70%的增長動力就沒有了,消耗總量自然會大幅下降。
能源法研究會理事長葉榮泗強調,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實現,需要能源法的保障。目前,能源法律的體系框架已經建立,但還不能做到與能源相關的行為全都有法可依,建議國家把能源領域立法作為國家立法重點。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希宏表示,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占比遠低于國際水平。2011年,我國石油人均消費量是0.34噸,全球平均水平是0.58噸;我國天然氣人均消費量是9.7立方米,而全球平均水平是460立方米。因此,未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要增加低碳、少碳能源比例,除非化石能源外,增加油氣比重非常重要,特別是天然氣。中國石油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付斌指出,國家應統籌油品質量標準制定工作,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推進油品質量升級,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濟師兼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小明強調,隨著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潛力釋放,海洋石油工業在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海洋石油工業發展應積極探索繼續加強對外合作、開展海洋科技難題攻關、深化對海洋資源的認識等新途徑。
來源: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