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動態 > 我國乙二醇對外依存度高達70%

我國乙二醇對外依存度高達70%

日期:2012-12-3 8:35:31

            我國乙二醇對外依存度高達70%

   2011年我國乙二醇表觀消費量達到1047萬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費國。2011年我國乙二醇產量僅為320萬噸左右,而進口量達到727萬噸,對外依存度近70%。在石油資源短缺、高油價高成本、中東廉價產品沖擊等因素下,國內傳統石油路線制乙二醇缺乏競爭力,未來只有通過煤制乙二醇的發展才能將降低對外依存度。這是記者從11月22~24日舉行的中國煤化工產業形勢分析暨熱點問題交流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產聚酯纖維、防凍劑、不飽和聚酯樹脂、潤滑劑、增塑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以及炸藥、涂料、油墨等。近年來,隨著我國聚酯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乙二醇的消費量不斷增加。而國內乙二醇的自給率5年來一直徘徊在25%~30%。2011年中國乙二醇進口量為727萬噸,比2010年進口量增長9.5%。
    中東廉價乙二醇對我國市場有巨大沖擊。2011年全球乙二醇生產能力約為2600多萬噸,產量為2000萬噸左右,開工率平均約為77%,全球乙二醇產能相對過剩。中東是主要出口地區,出口量占當地產量的93.9%,占世界出口量的51.4%。
    目前國內生產的乙二醇主要采用石油路線,產品成本與國際油價緊密掛鉤,價格隨原油變化波動大。原料成本約占乙二醇總成本的50%。目前石油法生產乙二醇的成本在5500~6000元,所以當乙二醇成品價格在6000元以下時,國內石油法產品趨于零利潤。而中東地區乙二醇產品以油田伴生氣中的乙烷、丙烷為原料,價格低廉,甚至免費使用,所以乙二醇到岸完稅平均價格約為5120元,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在石油資源短缺、高油價高成本、中東廉價產品沖擊、水耗大能耗高等因素下,國內傳統石油路線制乙二醇缺乏競爭力。而以玉米為原料,采用乙醇--乙烯--乙二醇的生物化工工藝路線,由于受國家糧食安全的限制而行不通。因此煤制乙二醇路線是必然發展趨勢。
    據西北大學化工學院院長馬曉迅介紹,中國煤制乙二醇技術成熟后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煤價為217元的乙二醇與進口中東乙烷乙二醇的成本持平。在原油80美元/桶的價格下,煤價520元的乙二醇可與進口中東乙烷丙烷乙二醇抗衡,煤價580元的乙二醇相當于國內乙烯法乙二醇的水平。據了解,煤制乙二醇設計路線基本以褐煤等劣質低價煤為原料,再加上乙二醇價格比甲醇高得多,因此煤制乙二醇的經濟性很好。煤制乙二醇的能效為25.7%,符合煤化工示范項目的能效要求,大于25%。
    目前國內的煤制乙二醇在建、擬建、規劃項目近30個,總產能達800多萬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煤制乙二醇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還沒有長周期穩定運行的工業化裝置,尚未得到實際生產運行技術和經濟指標,煤制乙二醇目前仍未被聚酯行業普遍接受,很難對其作出全面準確的技術經濟和競爭力評價,仍需進一步研究和工業試驗,不宜大規模全面推進,重點是搞好示范。
    馬曉迅表示,煤制乙二醇成本構成中,投資和人工費用占較大比重,因此在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建設更大規模的生產裝置可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中東乙二醇進口對我國乙二醇行業的沖擊,需要因地制宜,開發更為廉價易得的乙二醇生產原料。如,東部地區的化肥企業可利用現有造氣能力,建設乙二醇裝置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焦化企業可利用副產的焦爐煤氣生產乙二醇,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煤炭企業可利用煤層氣,電石企業可利用電石爐為其生產乙二醇,在減少尾氣排放的同時,提高產品附加值;二三線城市可利用燃氣替代后富余的煤氣,建設乙二醇裝置。
    馬曉迅指出,鎖定資源,適度延伸產品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轉化效率,是煤制乙二醇發展值得思考的問題。期待'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若干套20萬噸/年工業化生產裝置投產,通過示范、調試、優化和完善,走出我國煤基合成氣生產乙二醇的新路。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国产小视频免费 | 日韩亚洲欧洲美三区中文字幕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