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氯堿行業產能平均增長率在20%左右,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燒堿總產能已達3288萬噸/年,PVC達2161.5萬噸/年。產能急速擴張與開工率低下的矛盾極其凸顯,自2008年至今,燒堿行業開工率已經連續4年在80%以下,PVC連續4年在60%以下。
“目前單純依靠數字取勝的增長模式是國內氯堿行業亟待改變的,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是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新興科學技術與傳統技術之間的競爭,光有數量上的多和大是遠遠不夠的,充分發揮已有產能的效率才是取勝之道。”陜西北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鳳君如是說。
結構分散 地域分布不均
除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外,行業集中度和產業布局不合理也是氯堿行業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于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條塊分割、地區保護,使得我國中小氯堿企業偏多。以燒堿為例,到2010年底,我國在產燒堿企業有176家,小于30萬噸的企業有164家,占總產能的54%。集中度偏低,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李軍指出。
同時,近年來,在井礦鹽、湖鹽資源以及豐富電力的支撐下,我國中西部氯堿產能增長勢頭強勁。據介紹,2011年,中西部PVC產能916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45%,比2010年上升了2個百分點。李軍表示,“雖然中西部地區氯堿工業的崛起改變了氯堿工業傳統的東西分布格局,但‘西貨東進’、‘北貨南下’的物流成本已成為制約中西部地區氯堿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資源價漲 傳統優勢受限
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資源稅率政策的調整,我國氯堿工業傳統的資源性效益優勢正在受到挑戰。根據部分氯堿上市公司顯示的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為14.6%,其中,實施循環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大型氯堿產業基地,在上半年能源、原料成本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其盈利能力仍處于行業前列。
河南恒通化工集團董事長孫有才在會上也指出,西部地區的PVC企業靠得是開發資源起家,在目前看來仍是其他地區企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家資源稅征收的實施,資源型企業的優勢將越來越小,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及時轉變發展方式的企業才能抓住機遇迅速成長。
落后退出 優勢產能升級
“我國氯堿化工產業正處于一個深刻變革、調整的關鍵時期。‘十二五’期間,政策、市場等多個層面將引導氯堿行業逐步擺脫單純以追求規模擴張為目的的增長方式,進入以‘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行業增長質量’為核心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李軍說。
首先要遏制盲目擴張的趨勢,大力推動閑置落后產能的退出工作,促進企業兼并重組,使生產向大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規范我國氯堿化工行業合理適度發展,從而提升行業整體實力,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其次要提高全行業的安全環保生產水平,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低碳經濟戰略,實行清潔生產,落實節能降耗,同時,倡導責任關懷和生態工業理念,發展循環經濟。到2015年全行業普及使用低汞觸媒,將噸聚氯乙烯的汞消耗量下降50%。再次,要實施穩定的貿易政策和措施,保持相對穩定的出口,緩解國內的氯—堿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并樹立品牌意識,在國際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最后,還應通過科技進步實現行業技術升級,解決結構性短缺的產品發展問題,積極促進有特種需求的產品發展,開拓新型氯堿化工產品鏈,形成特色產業鏈,實現氯堿工業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來源: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