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關于促進高載能產業和電力工業和諧發展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我省電源建設逐步加快,但傳統高載能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影響到全省電力電量供需平衡。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全省電力工業發展現狀特別是高載能產業發展環境優劣勢,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高載能產業和電力工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供各級領導決策時參考。
當前,我省工業經濟復蘇勢頭雖然較好,但全省用電市場增長較緩,特別是傳統高載能產業發展較慢、電源建設相對較快,全省供用電矛盾已經開始顯現。我們應采取各項對策措施,加大電力市場開拓力度,加快發展高載能產業,實現電力電量供需平衡,促進電力行業平穩運行。
一、當前我省電力工業發展現狀
(一)裝機規模
“十一五”以來,全省裝機年均增長16.15%。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裝機容量1700萬千瓦,同比增加17.8%,比“十五”末增加72.5%。其中:水電593萬千瓦,占34%;火電1032萬千瓦,占60.7%;風電75萬千瓦,占4.4%。預計2009年末,全省裝機達到1806萬千瓦,同比增加20.8%。其中:水電589萬千瓦,增加8.3%;火電1132萬千瓦,增加26.2%;風電86萬千瓦,增加56.2%。預計到2010年底,全省裝機達到2252萬千瓦,比今年增加24.7%。其中:水電646萬千瓦,增加9.8%,占全部裝機的28.7%;火電1402萬千瓦,增加23.9%,占62.3%;風電204萬千瓦,增加137.2%,占9.1%。
(二)發電量
“十一五”以來,全省發電量年均增長8.44%,明顯低于裝機增速。受金融危機影響,工業用電需求明顯放緩,導致今年以來發電量一直呈現負增長。1--11月,全省完成發電量628.1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03%。預計2009年全年發電量697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0.9%。其中,水電、火電、風電分別為248、437和12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5%、-6.8%和90.5%。根據電力市場和主要水系來水預測,預計2010年發電量799億千瓦時,增長14.6%。其中,水電、火電、風電分別為263、520和16億千瓦時,分別增長6.1%、19%和33.3%。
(三)用電量
“十一五”以來,全省用電量年均增長9.55%,高于全省發電量年均增長速度。主要原因是前幾年外購指令性電量較多所致。受金融危機影響,自去年8月份以來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出現大幅下滑,今年累計用電直到11月末首次轉正。今年1--11月,全社會用電量636億千瓦時,同比略升0.97%。其中,工業用電479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5.4%,同比仍下降1.2%。 預計2009年全社會用電量7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2.1%、12%和11.9%;工業用電532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3%。明年國家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將繼續發揮作用,工業經濟將持續好轉,我省工業預計增長10%左右。據此,預計2010年全社會用電量7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及城鄉居民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4%、7.4%、10%和7.5%;工業用電5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
(四)發電能力利用狀況
2005--2008年,全省發電設備實際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分別為5281、5202、5356和4737小時,其中火電分別為6330、6021、6231和5201小時。2009年1--11月,全省發電設備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累計為3899小時,同比下降13.1 %。其中,水電4026小時,同比增加1.1%;火電3964小時,同比下降20.2%。預計2009年,全省發電設備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累計為4371小時,同比下降7.7%。其中,水電4653小時,同比增加9.5%;火電4408小時,同比下降15.2%。與火電標竿電價對應的發電利用小時數5350小時比較,2009年預計全省發電能力平均利用82%左右。與火電全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時數比較,2009年全省火電發電能力平均利用50%左右。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用電市場增長較緩。我省高載能用電占全省工業用電的70%以上,但由于受產品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影響,近幾年新上工業項目中節能減排項目多,新增產能項目少,鐵合金等部分高載能產業出現不同程度萎縮,與周邊省區相比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高載能產業更是受到重創,尚有20%的產能未得到恢復,1-10月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冶煉用電量同比仍下降6.52%。
二是價格矛盾突出。一方面煤炭價格上漲過快,另一方面發電側電價形成機制不順、煤電聯動政策不到位,部分發電企業上網電價不到位,造成省內大部分發電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出現巨額虧損。同時,煤質普遍下降,也對部分火電企業正常發電產生一定影響。
三是外送電量下滑。我省電量主要通過西北電網外送至華中地區,“十一五”以來我省加大了外送電市場開拓力度。2007年外送電達到27.3億千瓦時,增長58.29%,占全省發電量的4.42%。2008年外送電21.66億千瓦時,下降20.63%,占全省發電量的3.14%;2009年受華中地區電源發展迅速和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預計外送電將下降到16億千瓦時左右,下降26.1%,占全省發電量的2.3%左右。
四是電網外送通道建設相對滯后。今明兩年是我省電源投產的高峰期。按近三年發電機組平均利用率測算,2010年度全省發電企業年發電能力將達到1150億千瓦時,富余電量400億千瓦時。電網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建設相對滯后,很難同步發展。雖然到2010年底整個西北電網向區外送電能力將從目前的36萬千瓦提升到411萬千瓦,增長11倍,但外送通道容量仍然不足。預計2010年我省可外送電量50億千瓦時,仍將有350億千瓦時的電量無法外送。
二、我省高載能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有色金屬、鋼鐵、鐵合金、電石等是我省的傳統高載能產業。2007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15%,其中電解鋁占4.5%;黑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12%,其中鐵合金、電石、碳化硅等占2%。與工業結構相近或相似的周邊省區比較,我省傳統高載能產業發展既有比較優勢,也有相對劣勢。
(一)產能規模比較
電解鋁:我省現有電解鋁生產企業5戶,產能(含在建和停產)108.8萬噸,占全國的6%左右;鋁合金及加工材能力25萬噸,占全國的1%左右。電解鋁生產企業年用電量130億千瓦時左右,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8%左右,占工業用電量的25%左右。同時,鋁工業裝備水平參差不齊,160kA以下落后槽型占到電解鋁總產能的27.6%。2000年前,我省電解鋁產量列全國第一,目前退居全國第六(前五位分別是河南、山東、內蒙、青海、山西)。與周邊省區相比,我省電解鋁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目前,寧夏電解鋁產能達到90萬噸,青海電解鋁產能達到200萬噸,發展規模已經接近或超過我省,而且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
鐵合金:我省鐵合金企業184家,電爐278臺(不含藍星公司在建2臺25000KVA,口徑下同),總容量190.8萬KVA,產能95萬噸。其中,經準入的114家,電爐206臺,容量162.82萬KVA,產能80萬噸;未經準入的70家,電爐72臺(絕大部分為5000KVA以下電爐),容量28萬KVA,產能15萬噸。電石、碳化硅企業50家左右,產能約80萬噸。三個行業用電量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14%左右,占工業用電量的18%左右。這三個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多數工藝裝備技術落后,屬于限制和淘汰類的6300千伏安及以下鐵合金爐型占61%,鐵合金產量已從本世紀初全國排名第一下滑到目前的第七位,與青、寧、蒙等省區相比整體上已不具有競爭優勢。
(二)高載能用電情況比較
青海省:2008年全社會用電量270億千瓦時,其中電解鋁、鐵合金、電石、鋼鐵用電量約為1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8%,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72%。
寧夏自治區:2008年全社會用電量439億千瓦時,其中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用電3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3%,所占比重為68%。
甘肅省:2008年全社會用電量677億千瓦時,其中有色、黑色金屬冶煉及電石、煉焦等用電約3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8%,所占比重為50%左右。
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1--9月,寧夏、甘肅和青海三省區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等高載能產業用電量分別下降15.67%、7.54%和微升0.77%。
(三)電價水平比較
從用電目錄電價看,電解鋁產品電價甘肅比寧夏低5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4分/千瓦時左右;鐵合金、電石、碳化硅產品電價甘肅比寧夏低3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5.5分/千瓦時。三省區相比,甘肅處于中間水平,其中電解鋁產品電價居全國倒數第二位,僅高于青海,具有較大優勢。
從優惠后現行電價看,電解鋁產品電價甘肅(110千伏,下同)比寧夏高4.1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3.1分/千瓦時左右;鐵合金產品電價甘肅比寧夏低3.1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2.6分/千瓦時左右;電石產品電價甘肅比寧夏低1.1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5.1分/千瓦時左右;碳化硅產品電價甘肅比寧夏低1.1分/千瓦時左右,比青海高1.1分/千瓦時左右。總體看,甘肅原有電價優勢受到一定削弱,特別是電解鋁用電價格明顯高于寧夏、青海。
通過比較,我們認為甘肅高載能行業具有門類齊全、規模較大、重點企業技術裝備先進、電價較低、管理基礎好、多數產業有省內資源依托等優勢,形成了金川公司、酒鋼公司、白銀公司、蘭州鋁業、連城鋁業等一批實力較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具有加快發展高載能產業的良好基礎。但是和周邊省區相比,尚存在一些差距。一是在結構調整方面,寧夏通過狠抓淘汰落后產能和技術改造,鐵合金、電石電爐已經基本實現升級換代,最小的爐型也在12500千伏安以上,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青海通過兼并破產、企業重組,關閉一批鐵合金、電石企業,重點發展電解鋁行業,僅今年就新增電解鋁產能100萬噸。二是在政策措施方面,寧夏、青海采取的財政、電價、稅收、土地等扶持高載能產業發展的措施,力度都要比我省大。三是在發展條件方面,寧夏煤炭資源豐富,火電企業發電成本相對較低;鐵路運輸具有一定優勢,出口產品離港口運距相對較短;青海水電資源相對豐富,水電價格優勢明顯。
三、對策建議
雖然我省具有發展高載能產業的較好基礎,但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電價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嚴重制約。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包括發展高載能產業在內的多項開拓省內外電力市場的措施。
(一)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的高載能產業。一是淘汰落后產能,置換高載能產業發展空間。二是實施技術改造,加快設備轉型升級。三是推動兼并重組,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四是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發展電解鋁、不銹鋼、電解鎳、電解銅、鉛、鋅及其附加產品,積極發展多晶硅等新型產業。
(二)采取更加靈活的電價扶持措施,促進高載能產業擴能上量。一是采取扶優限劣差別電價政策。如對鐵合金等行業,針對不同爐型給予不同電價政策,促進行業洗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加快發展。二是建立電價聯動機制,穩定存量。如對電解鋁等行業用電價格,實行隨產品市場價格上下浮動,價格浮動區間及浮動標準由發、供、用三方本著多贏的原則協商確定。三是對電解鋁等新增產能項目實行更加優惠的電價扶持政策,培育增量用電,通過增量電量掛牌競價交易方式實現。
(三)加快電網外送通道建設。加大工作力度,爭取750千伏永登~金昌輸變電工程在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運。結合國家風電開發和新疆聯網規劃,按照《西北(陜甘青寧)電網“十一五”及遠景目標網架規劃》,積極開展750千伏金昌~酒泉~安西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
(四)鼓勵其它產業發展,擴大電力市場份額。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強省的決定》提出的“一個振興、六個做大做強”工作部署,在加快發展先進高載能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煤電化工、生物制藥和中藏藥、特色農業產品加工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定存量負荷,增加新增負荷。協調做好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工作,加大外送電力度,努力開拓省外市場。
來源:甘肅經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