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淘汰電石落后產能的文件和政策近年來也在不斷地出臺,在國家三令五申的治理整頓中,近年來電石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確實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從產能看,2006年,全行業淘汰57萬噸,2007年淘汰了79.5萬噸,2008年淘汰了104.76萬噸,2009年淘汰了46.68萬噸。截至目前,全行業已累計淘汰產能287萬噸,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淘汰落后產能200萬噸的目標要求。
從工藝看,200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有關意見的通知》,明令要求淘汰所有的開放式電石爐,淘汰5000千伏安及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并聯合地方政府,對所謂“黑三角”——陜西、山西、內蒙古交界地區的開放式電石爐進行了拉網式清除。到目前為止,原來在國內占主導地位的開放式電石爐已被淘汰絕跡。這些開放式爐要么被拆毀清除,要么被罩上帶爐門的爐蓋,裝上自動加料裝置,被改造成為一種中國特有的新式電石爐——業內稱之為內燃爐。
目前電石行業裝備水平較高的裝置為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其產能比例已由2005年的8%提升到目前的30%左右。其次是內燃爐。據了解,內燃爐基本是敞口生產的,其排放的煙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密閉電石爐要大得多。有測試數據表明,內燃爐每生產1噸電石要排放約9000立方米的煙氣,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為5%。而密閉電石爐生產1噸電石煙氣排放量僅為400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為2%??梢?,密閉爐比內燃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少98%以上。而且,密閉爐的煙氣溫度高、一氧化碳含量高,無論是燒尾氣鍋爐還是利用一氧化碳生產化工產品,內燃爐與密閉爐相比,差得都不是一個數量級。
經過幾年來的工作,國內小型開放式電石爐已淘汰完畢,先進的大型密閉式電石爐產能比重已占到30%以上。相形之下,一些由原來的開放式爐改造而成的內燃式電石爐已處于行業裝備水平的末端,其淘汰問題已經浮出水面。國家已經確定,未來3年將進一步淘汰電石落后產能150萬噸,今年將要完成淘汰46萬噸。既然國內電石行業技術水平最差的爐子就是內燃式電石爐,顯然淘汰勢在必行。
對于是否要淘汰內燃爐,企業認為這幾年各級政府出臺的電石產業政策都是限制性的,很少有扶持性的政策。2005年政策要淘汰5000千伏安及以下的爐子,沒幾年就升格到要淘汰1萬千伏安及以下的爐子,現在又要升格到1.25萬千伏安及以下的爐子。開放爐剛淘汰完,又要淘汰內燃爐。有的企業上了新爐子沒幾年,就又要淘汰了。國家政策就像一道緊似一道的緊箍咒,企業實在受不了。一些企業反映,現在內燃爐產能比例占到國內總產能的半壁江山,而且國內市場主要是由這些企業提供商品電石。這些年,正是有了這些電石,國內電石法聚氯乙烯價格才能做到比國外乙烯法聚氯乙烯便宜20-30%,有力地支援了國內農膜、建材的生產,使老百姓得到實惠。這一大批企業要是真死了,將關系到老百姓吃飯、住房等問題。
據悉,一份由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組織起草的關于推進大型密閉電石爐政策的調研報告,目前已經起草完畢。對于如何實現電石行業由內燃爐向密閉爐的升級,報告中提出了四項措施。
一是要嚴格執行《電石行業準入條件》,推廣大型密閉式電石爐。目前,單臺容量為4萬千伏安的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已經實現國產化。
二是推動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形成一批產能在2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
三是加強大型密閉爐先進技術的工程化研究,推動已有成熟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四是建議政府采取“一拉二推三打”的辦法,推進大型密閉爐的發展和內燃爐的淘汰?!耙焕?,就是盡快出臺有利于大型密閉爐建設和電石爐尾氣回收利用的政策,引導電石企業朝大型化、密閉化和尾氣綜合利用方向發展。“二推”,就是建議對低能耗、低排放、爐氣利用水平高的現有大型密閉電石爐企業,給予一定的電價和稅收等方面優惠,對于新建大型密閉電石爐的企業給予優惠貸款利息。通過讓更多的企業“眼紅”,感覺回收電石爐尾氣有利可圖,可促使他們轉變觀念。“三打”,就是對一批爐況較差、達不到能耗和環保標準的內燃式電石爐實施淘汰。對于能源和資源浪費嚴重、爐氣利用水平差的企業,實行差別電價等懲罰性措施。從而形成優勝劣汰的環境,引導企業更加重視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推動電石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廣交所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