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轉型 科學發展府谷吹響進軍"全國百強"號角
今年府谷縣按“集團引領、項目支撐、集群推進”的發展思路,引進先進工藝技術,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實施能源化工產業及配套項目66個,計劃完成投資152.4億元。將打造7個投資過百億元的園區、4個產值過50億元的產業、22個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集團,做大做強能化產業和園區經濟,進軍“全國百強縣”。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圍繞煤電化載能工業基地總體規劃和項目布局,延伸產業鏈,擴大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實現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初級產品向終端產品、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增強競爭實力。破解煤干餾、煤熱解、煤焦油加氫、鎂產業鏈延伸、火電限碳脫硫等領域的技術難題,推動侏羅紀煤煉焦、氨醇聯產、氫碳互補等先進技術應用于企業生產,推動工業創新轉型。按照“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綜合利用”的要求,以企業為點、行業為線、區域為面,推進專業分工與協作,構筑大中小項目合理配套、上下游產品高度關聯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園區大循環的發展格局,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積極引進先進工藝技術,有效解決煤炭、焦化、電石、水泥、化工等行業液態和固體廢物的循環再利用,推動形成清潔化、綠色化的發展模式。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年內郭家灣電廠建成投產,清水川和廟溝門兩大電廠二期完成基礎工程,配套的馮家塔600萬噸煤礦全面建成,三道溝煤礦一期建成投產,二期開工建設。秦龍公司電石項目完成基礎工程及部分設備安裝。華能段寨煤電一體化項目完成“三通一平”。“3052”項目建成配套的蘭炭、電石和發電項目;鎂節能多聯產項目建成搗固焦、免燒磚、金屬鎂生產線 ;18條60萬噸以上大蘭炭及配套項目建成投產;廟溝門煤干餾項目完成一期工程設備安裝;恒源、東山、黃河三個工業小區完成技改和部分新建項目;冶化集團100萬噸白灰和100萬噸電石項目年內完成“三通一平”;2條鐵合金、5條硅鐵、8條活性炭、20條洗選煤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
加速資源整合進度。完成多井整合礦井前期審批,促進90%以上礦井年內開始礦建,涉及整合礦井的雙回路供電工程全面建成。積極引進綜采和高檔普采等現代采掘工藝,提升煤炭產業發展層次。加快郭家灣、五一、沙溝岔礦井技改進度,啟動海則廟井田以及三道溝Z19、Z20整合區礦井建設,實現地方煤炭產業的擴能增效。廟哈孤井田安山礦井年內實現聯合試生產,完成神華郭家灣和青龍寺兩大礦井、大唐西王寨煤礦的審批和核準,將府谷建成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的煤炭生產基地。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今年府谷縣將以開放的姿態、靈活的措施、優惠的政策,放寬投資準入領域,重點扶持一批發展型、外向型、農產品加工型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充分發揮四大民企集團的引領帶動作用,以現有產業為基礎,發展新型產業或入股參與大型煤電化載能工業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做活民營經濟。繼續安排200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在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方面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引導民營企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力促工業穩步增長。府谷縣工業增加值占到GDP的80%以上,其中原煤等8種主要工業產品的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95%以上。今年,該縣要把抓好工業生產,特別是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穩定增長作為保增長的關鍵,抓住市場回升的有利時機,落實干預調控政策,力促企業全面恢復生產,確保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全年計劃生產原煤5500萬噸、蘭炭500萬噸、發電量130億度、水泥85萬噸、電石30萬噸、鐵合金20.5萬噸、金屬鎂20萬噸。
該縣今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5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5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
西部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