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環境污染責任險:知易行難

環境污染責任險:知易行難

日期:2010-3-9 9:11:27
環境污染責任險:知易行難

     我國當前進入了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這些事故威脅的人群有時達到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之眾。受損的環境資源、財產更是難以計數。雖然這些事件的責任人有些被處理,但他們卻無力承擔損害后果和賠償責任,事情一拖往往就是數年、數十年。

  面對這樣的現實,運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來防范環境風險,建立社會化的損害賠償制度顯得尤為緊迫。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 2007年12月,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保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定下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路線圖。此后各地大膽實踐,嘗試用不同方法、在不同行業和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湖南省率先推出了保險產品,確定了化工、有色、鋼鐵等18家重點企業為目標客戶。接著,江蘇、云南、遼寧等省先后開展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廣工作。

  但兩年來,這個被稱為綠色保險的新型險種卻推進得并不順利。

  推廣遭冷遇 叫好不叫座
  
  今年河北省也準備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第一步是初步建立重點行業的投保企業或設施目錄以及污染損害賠償標準,目標是發揮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社會管理和經濟補償功能,為推行綠色保險奠定技術政策基礎。

  河北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的思路很清晰:“引入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分散風險,改變過去企業污染全社會埋單的局面,是環保部門的重要管理手段。利用保險工具來參與環境污染事故處理,有利于分散企業經營風險,促使其快速恢復正常生產;有利于發揮保險機制的社會管理功能,利用費率杠桿機制促使企業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有利于讓受害人及時獲得經濟補償,穩定社會經濟秩序。”

  但一開始,這個叫好的綠色保險在河北的推行情況就不太樂觀。

  “我們公司從2007年底正式推出兩款污染責任險。近兩年時間,全國僅有幾家企業投保,而且沒有一家是河北企業。”某保險公司河北分公司負責人透露。

  “綠色保險是繼綠色信貸后我國推出的第二項環境經濟政策。但這一被各方均看好的新險種,在實踐推廣中卻遭冷遇。”河北環保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小江遺憾地說。他也透露,目前在河北省推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有華泰財產保險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等企業,但是卻沒有一家企業投保。

  在基層工作多年的一位河北“老環保”說:“其實,2009年5月通過的《河北省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就提出了積極推進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產、危險廢物處理等重污染排污單位參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企業投保積極性普遍不高的原因是一些企業認為發生污染事故后,賠償、罰款一樣也少不了,再買保險顯得多余。”

  據了解,在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較早、力度較大的云南昆明,其推行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截至今年1月底,已投保的企業僅有31家,占應投保主要排污企業總數的7.8%。大多數企業都還在觀望,在早買和晚買、買多買少之間徘徊。

  云南祥豐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是昆明工業最集中的安寧市第一家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民營企業。公司董事長助理楊利榮說:“買這個保險產品完全是自愿行為,它跟買汽車保險一樣,是件好事情。”據楊利榮介紹,企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作為積極準備上市的企業,公司盡量規范各方面的工作。盡管廠里環保設施很先進,但還是花6萬多元購買了200萬元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但這樣積極投保的企業并不多。據云南保監局提供的材料,自2009年10月21日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與中國平安保險云南分公司官渡支公司正式簽署全市第一單《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與各保險公司簽訂投保合同的企業只有31家。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行狀況不容樂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早在出臺《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之初,國家環保部的有關官員即分析道:“當理論的前瞻性與分割管理體制下的利益格局發生沖突時,環境經濟政策就難免知易行難。”

  法律不健全 強推也作難
  
  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我國還是一件新事物,各地并沒有多少成熟可循的經驗,各保險公司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據云南保監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為順利開展業務,各保險公司相繼使出了多個招數。雖已邁出第一步,但要真正打開局面卻絕非易事。由于準備不足,各保險公司在業務開辦過程中遇到了難題。最關鍵的是,應投保企業對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不放心。

  “保險公司對推出的新險種明顯準備不足,將來極有可能在區分安全事故和環保事故以及準確界定賠償范圍上出現問題。”楊利榮如是說。

  一位化工企業負責人坦率地說,化工企業在環保輿論方面是弱勢群體。周邊村民動不動就上門索賠,企業想找個評理的地方也找不到,無奈只好花錢了事。所以,他早就希望有這樣一個險種,出了事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處理。但他對現在的保險機構也不放心,收錢的時候痛快,企業真遇到了麻煩又推三推四。他覺得現在的法律只有管企業的,沒有管保險公司的。

  業內人士分析,企業不愿參保環境污染責任險,與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界定有關。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件,造成污染的企業究竟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相關法律、法規對此沒有明確。這就造成企業缺少參保動力。同時,由于此種保險的經營風險大大高于其他商業險,一旦發生事故,損失會比較大,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額也較大,一般保險公司難以單獨承擔,造成目前市場上這種保險產品比較少。

  “產品供給和市場需求脫軌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太平保險公司河北分公司副總經理薛寶華說。他建議,在我國環境責任保險法制環境不太健全的條件下,可借鑒日本的做法,針對不同行業的污染情況等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政府提出行政建議,內容可包括環境風險轉嫁方式、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財務擔保要求、環境污染清理費用準備金等內容。行政建議應具有法律效力,納入環境污染控制應急預案。

  “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還需要政府在稅收等方面采取強制措施來實現。”薛寶華說。
    
 
 評估方介入 處理才公正
    
  在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過程中,投保企業和保險公司似乎在互相“謙讓”。

  昆明市環保局法制處處長張永軍認為,重要的是企業先投保,一旦出了事故,機制如何啟動、賠償如何進行,總會逐漸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果沒有探索創新的勇氣,長期駐足觀望,一旦出了事故,企業有可能得不償失。

  而一家企業老總卻認為,應該是保險公司先完善自己的險種,把各個環節都搞清楚,這樣企業才能放心。

  在這種“僵持”下,有沒有第三方介入,打破這種“僵局”呢?

  有——事故評估機構。

  為確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順利推進,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王小江建議,地方政府應成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法規的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戰略、流程及具體管理規定的建立,保險產品的招投標管理,以及市場推廣、賠付的監督和檢查等。特別是應該制定專業評估機制。

  王小江介紹說,環境意外事故具有損失范圍大、技術要求高、涉及群體多等特點,損失一旦發生,就涉及大范圍的證據鎖定與采集、技術鑒定、提供主體認定等。現在看來,現行的評估機制肯定不能適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需要。因此,現在還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必須在廣泛征求社會各階層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一套專門針對環境污染責任險的評估機制的管理規定。這套規定實際上是在為環境污染責任險的推廣保駕護航。有了這套評估機構,投保人、受益人、保險公司都有聘請評估機構的權利,為所身處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進行現場查勘、損失鑒定及損失的評估。

  同時,王小江建議,在收取的保費中,抽取10%作為保險評估保證金,以確保評估機構在經濟上無后顧之憂,保證評估公平、公正。評估報告出爐后,如果任何一方不認可,可以申請復核一次,復核可以指定其他評估機構,最后結果以復核為準。

 

來源: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 中文字幕欧美久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动漫一区 | 香蕉在线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