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炭產能中遠期有過剩之虞
“雖然近幾年蘭炭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但未來兩年,一旦所有批建和擬建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市場將會嚴重供大于求,企業可能遭受‘兩頭受擠’之苦。相關企業及管理部門務必對此有充分認識,不宜再盲目上馬或批建項目。”近日,陜西石油化工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胡海峰、陜西煤業集團神木煤炭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任沛建等人,均對蘭炭產業的市場前景表示擔憂。
胡海峰告訴CCIN記者,蘭炭也叫半焦,是在600℃相對低溫下(冶金焦生產爐溫900℃)干餾焙燒而成的粒狀炭素材料。由于其固定炭含量高(一般可達82%以上),灰分和揮發分含量低(一般小于10%),價格又遠低于冶金焦價格,因而成為電石、鐵合金、硅鐵、硅錳、化肥等高耗能、低附加值產品的重要生產原料。其中,電石是蘭炭的主要下游用戶,每生產一噸電石約消耗0.85噸蘭炭。近幾年,電石產能產量的持續快速增長,使該領域消費的蘭炭呈兩位數增長。2007年,我國電石產量創紀錄地達到1450萬噸,消耗蘭炭約1200萬噸,占當年蘭炭總產量的85%。
由于自2006年以來,集中了我國蘭炭95%產能的陜西榆林神木地區,分批淘汰30萬噸/年以下落后蘭炭產能,截至目前已淘汰落后蘭炭產能超過1500萬噸。而新批建的眾多60萬噸/年以上大型蘭炭裝置大多數尚未建成投產,加之無煙塊煤貨緊價揚,迫使不少小氮肥企業改用蘭炭作原料,使得蘭炭供應驟然緊張,價格持續攀升或高位運行,刺激眾多企業擴建或新建蘭炭項目。目前,僅陜西省發改委核準的6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蘭炭項目就達50多個,設計總產能超過3000萬噸/年,如果今后再有項目獲批或上馬,則蘭炭產能還將增加。假設這些項目于2010年前后全部建成投產,即便按80%的開工率計算,僅榆林地區每年的蘭炭產量就將超過2400萬噸。而根據規劃,2012年,我國電石總產能將控制在2000萬噸/年以內。屆時,即便電石裝置平均開工率高達90%,年消耗的蘭炭也不過1530萬噸。
隨著國家環保節能要求的提高,鐵合金、硅鐵、硅錳等“兩高一資”產能正在被大幅壓縮,落后產能淘汰的力度仍在加大,使這些領域對蘭炭的需求大幅萎縮。化肥市場,由于蘭炭作為氣化用煤無論發氣量還是綜合能耗,都劣于無煙塊煤,在沒有明顯價格優勢或無煙塊煤供應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化肥企業一般不愿用蘭炭替代無煙煤。加之目前國家鼓勵建設大型焦炭-電石-PVC一體化項目,包括新疆天業、寧夏英力特、寧夏大地等企業,在建設大型密閉電石爐生產裝置的同時,均配套建設了自己的蘭炭項目,其他新建大型電石項目從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企業抗風險能力出發,也將配套建設自己的蘭炭裝置,導致未來幾年極可能出現電石產能產量增加、商品蘭炭需求量反而減少的現象。綜合上述因素,預計未來較長時期,國內蘭炭年需求量將很難突破2000萬噸,使目前規劃的3000萬噸/年產能明顯過剩,打壓蘭炭價格下行。
“不僅如此,由于生產蘭炭需要以侏羅紀時代成型的優質精洗塊煤作原料,隨著煤炭企業機采率的提高,塊煤率已經由此前的35%以上迅速下降至20%左右,并仍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這勢必造成作為蘭炭生產原料的精洗塊煤貨源短缺,價格上揚,抬高蘭炭企業生產成本。屆時,蘭炭企業將不面對成本上升而產品價格下跌等‘兩頭受擠’之苦。”任沛建說。
為此,專家提醒:相關企業在上馬蘭炭項目時,務必做好充分的調研論證工作,政府主管部門也應切實把好項目審批關,搞好宏觀調控,防止蘭炭市場大起大落和投資浪費。對于已經批建的項目,要通過對煤炭的分級利用、不斷提取煤焦油中高附加值有機產品、實現煤氣發電、提純凈化后用作化工原料以及采用煤焦油催化加氫生產輕質油等措施,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及整個蘭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