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技改重要性 在關鍵環節積蓄發展后勁
———訪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辛國斌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術改造工作,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當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國部分工業企業在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人才、管理結構等多個層面上的改造,尚滯后于市場競爭的宏觀需要。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辛國斌接受了記者采訪。在談到技改工作的重要性問題時,辛國斌指出,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不僅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的有效途徑。中國工業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技術改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方面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另一方面則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日益加深。辛國斌指出,面對著國內、國際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當前中國工業企業只有不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技術改造,這樣才有利于幫助企業擺脫當前困難,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這也是增強我國工業的發展后勁,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現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
推技改促發展實現工業由大變強
經過多年的磨礪與積累,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工業大國,但環顧世界仍難言工業強國。大而不強的背后是企業競爭力不強;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差,許多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實現由大變強已經成為中國工業一種迫切的內在要求。辛國斌指出,只有依靠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加快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作用,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才能真正把工業做大做強,提高工業化水平。必須改變只重視數量擴張、外延發展工業的傾向,進一步推進技術改造,鼓勵企業走內涵為主的發展道路。
實際上,多年來,我國一直在探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途徑。實踐證明,堅持不懈地開展技術改造,加大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在產品設計、生產裝備、工藝流程、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可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辛國斌看來,歐美等發達國家企業,之所以具有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關鍵是十分注重內部的挖潛更新、技術改造。目前,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在創新能力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投入不足,企業素質不能持續提高,技術不能持續進步,管理不能持續改善,企業難以保持創新的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此,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將會改善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的緊密結合,有效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水平,提升競爭力。
制造業的產品是直接或間接消費品,通過技術改造投資到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急需的工業行業,在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拉動市場、促進消費。加快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把鋪新攤子、濫用土地、盲目重復建設的資金,更多地用于更新設備、研發技術、培養人才、促進產品升級換代,不但能幫助企業走出當前困境,還能提高企業今后的抗風險能力。
對此,辛國斌舉例指出,在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我國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產品結構合理、專業化程度高、市場占有率高以及部分產業集聚區的企業,仍然保持較強的生機和活力,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多年來它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重視技術改造,保持在同行業的先進性。他希望,這種經驗能夠為廣大的工業企業所認知,并能轉為實際行動,進而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抓關鍵統規劃推動工業結構提升
緊緊依托現有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工業企業改造提升,不僅符合我國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總體要求。同時,這也是新時期、新形勢下一種內涵式發展思路。抓住關鍵環節,統籌規劃指導,完善政策措施,將會直接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并促進我國工業由大變強。
辛國斌認為有九個方面內容應該成為當前企業技改的方向和重點。
一是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支持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的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
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工業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產品流通和市場、人力資源開發為切入點,實施信息化技術改造,推動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
三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支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技術改造。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產學研用聯合,通過技術改造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支持企業開展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四是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選擇對行業影響大、應用面廣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組織技術開發、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支持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可持續開發、研制和成套設備集成能力的企業,振興裝備制造業。
五是改造傳統產業。支持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圍繞市場需求,立足產品結構調整,改善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產品升級換代。
六是推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鼓勵企業進行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的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開展“廢水、廢氣、廢渣”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推動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消除安全隱患,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七是推動以軍促民、寓軍于民。鼓勵軍用技術向民用領域輻射,促進民用技術進步。引導民用先進技術進入軍用領域,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嫁接,實現軍民結合。支持民口配套科研生產能力建設和動員能力建設,增強軍工核心能力。
八是促進工業園區規范發展。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園區的資源,通過技術改造進行優化、整合和提升,支持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土地集約使用、資源節約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按照產業特性,積極引導企業入園,促進特色產業集聚。
九是做強做大優勢企業。把技術改造和推進企業重組與品牌建設結合起來,支持優勢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強做大,培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辛國斌指出,只有抓好上述重點及方向,才能解決好工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全面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轉載: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