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多元化原料緩解供求矛盾
今后三年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等煤化工項目,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試點項目,重點抓好現有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五類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摘自《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目前,國內傳統的碳一化工產品市場己進入成熟期,傳統的煤化工產品出現產能過剩,甲醇過剩20%以上,電石、焦炭產能過剩達30%以上。相反,以石油替代為目標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剛剛起步。《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從堅決遏制產業盲目發展勢頭,積極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為出發點提出的目標要求,從戰略高度對今后化工市場和行業的發展指明了一條道路。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志光介紹,相對于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從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有必要尋找一條經濟合理的以煤為原料的石油替代戰略,緩解石油供求矛盾,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他認為,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也導致煤化工產品競爭力較差,但這種情況畢竟是特定的、極端的情況,長期看,隨著國際經濟的觸底反彈,國際油價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因此煤制烯烴、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產品仍將具有相對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正在順利推進,尤其是煤制油工業示范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型煤化工產業即將步入產業化軌道。但相對于我國17888萬噸原油進口量來說,煤制油項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國內市場格局影響不大。不過由于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在55%左右,煤制油作為國家應對不時之需的戰略性技術儲備是非常必要的。
煤制烯烴是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相銜接的“紐帶”,不僅實現了石化原料多元化,而且拓寬了煤化工發展領域,實現部分石油資源替代,是新型煤化工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劉志光表示,盡管煤制烯烴具有煤化工流程長、投資大的特點,但因其產品附加值高,未來產品市場競爭力仍會較強。另外,隨著煤制烯烴示范項目的建成,甲醇制烯烴技術的逐步成熟,也為消化國內過剩的甲醇產能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劉志光認為,煤制天然氣技術成熟,能源轉化效率高(46%~52%),單位熱值耗水量和CO2排放量均較低,是煤制能源產品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方針。以城市燃氣為目標市場,適度發展煤制天然氣,作為天然氣資源的補充,可以緩解國內天然氣供求不足的矛盾。2008年,城市燃氣所需天然氣占比例已達到35%以上。根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預測,2010年我國天然氣的需求量為1100億~1200億立方米,而天然氣產量只能達到900億立方米,缺口在200億~300億立方米。因此,煤制天然氣目前已成為市場熱點,各地進行前期規劃的項目也比較多,需要國家統籌規范,杜絕一哄而上的現象出現。
近年來,我國乙二醇消費量大幅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費國,2008年消費量達到714萬噸,但同時乙二醇產量沒有太大增長,2008年為195萬噸,占全球乙二醇的產量不足10%。由于乙二醇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內聚酯產業的需求,我國每年均需大量進口乙二醇。海關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進口乙二醇480萬噸,2008年進口522萬噸。國內乙二醇的供需缺口也引發了對業界煤制乙二醇投資的關注。業內人士表示,煤制乙二醇示范項目的建設及未來推廣,能有效提高國內乙二醇自給能力,緩解短缺局面。但同時,考慮到產品的市場容量、投資規模和成本競爭力,對煤制乙二醇的大規模推廣仍需謹慎。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