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堿企業產能過剩有待拯救
國際原油價格前不久已經反彈至70美元/噸以上,帶動了國際氯乙烯單體價格同步抬升,增加了乙烯法聚氯乙烯(PVC)的制造成本。按多年慣例,這時國內電石法PVC生產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繁榮景象。然而,據CCIN記者調查發現,近期國內電石法PVC企業不僅沒有從國際原油價格飆升中受益,生產經營反而更加被動,行業低迷度仍在加深。
“我們自去年四季度PVC停產至今,一直沒有開車的計劃,主要產品達不到盈虧平衡點。目前公司燒堿維持在60%左右的開車率,產量的增減完全是以氯定產,市場能消化多少液氯安排多少產量。好在公司是離子膜燒堿裝置,又有自備電廠的優勢,這樣才能勉強維持局部的生產經營。”江蘇天成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種平對CCIN記者說。據他介紹,天成公司現有燒堿和PVC產能各10萬噸,公司也擔心僅靠低水平的燒堿和液氯開車率無法支撐企業長久發展,因此計劃利用當地豐富的鹵水資源,實施新增各年產50萬噸重堿、氯化銨項目。“電石法PVC陷入困境,這顯然是產能過剩造成的。行業確實不宜再擴產能了。”
據統計,至2008年底,全球氯堿產能為6395萬噸,其中我國占26%。據中國氯堿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電石法PVC產能增加790萬噸,2008年又有兗礦榆林、天橋化工、新疆天業二期等年產400萬噸項目建成投產,使國內總產能屢創新高,十年增長了十余倍。國內PVC需求平衡因此被徹底打破,市場格局呈現嚴重供大于求的狀況,我國已從先前的進口國快速轉變為凈出口國。然而,金融危機使全球氯產品消費低迷,價格大幅下跌,出口之路又被堵塞。目前,國內氯堿企業正處在幾十年來最困難的時間周期,業內人士估計,部分企業難逃慘遭出局的命運。
據了解,目前氯堿企業還面臨著產銷倒掛、節能減排、政策設限的壓力。針對電石行業盲目擴能、企業規模小、環境污染嚴重等現狀,國家多次采取包括實行差別電價、限制貸款等措施,大幅削減落后電石產能。此舉雖穩定了電石價格,但讓下游企業無奈接受的是3100至3300元/噸范圍內波動的較高電石價格。為抑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大量出口,我國近兩年多次調整包括塑料原料及其制品在內的產品出口退稅政策,也將塑料原料及制品列入了新增加工貿易限制類出口目錄,這更限制了PVC產品的需求。
江蘇北方氯堿化工有限公司現有PVC年產能12萬噸、燒堿10萬噸,目前每月PVC僅保持4000噸至6000噸的產量,去年新增的5萬噸PVC裝置一直閑置。由于產銷倒掛,公司在去年整體虧損的基礎上,今年經營虧損額逐月擴大,資金周轉出現較大困難。“即使當前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回升,市場還是毫無起色。為了應對危機,我們只有努力擴大品種系列,適應市場對塑料硬制品的加工需要,生產型材、管材、板材、硬片等,使利潤有所增加。”該公司生產部徐繼祥說。
同樣是氯堿企業,誰的產品數量多、產業鏈長,日子就相應好過一些。山東金嶺集團公司雖然經營狀況沒有2007年以前那樣紅火,但在同行業中還是佼佼者。據該公司宣傳主管郭金龍介紹,金嶺集團除了具有年產70萬噸燒堿產能外,還擁有較長的氯產品和相關產業鏈,產品有年產二氯甲烷及氯仿16萬噸、氯丙烯2萬噸、硝基苯9萬噸、苯胺6萬噸等。加之公司有自備電廠,電價較低,燒堿裝置為德國先進的離子膜裝置,所以有能力應對當前的低迷局面。
濟寧中銀電化有限公司是魯西南的一家大型氯堿企業,除了擁有年產10萬噸燒堿、5萬噸聚氯乙烯、6萬噸液氯、6萬噸鹽酸等產品之外,還有年產氯化苯2萬噸、漂粉精4000噸、氯化石蠟2000噸、苯乙酸1000噸等產品。這些產品應用廣泛,在國內氯堿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支撐了公司的生產運營。
摘錄: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