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循環不發展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目前國內發展循環經濟面臨一些挑戰。一是我國重大戰略資源消耗對外依存度較大,生產方式及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比較突出,這種基本形勢沒有變。從內部角度講,高損耗、高污染、低價值的產業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二是氣候變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對節能減排提出更高的要求。“巴厘島路線圖”出臺以后,各國紛紛施壓,我國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三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經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國際石油、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我國出口增速減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相關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困難。這無疑會影響到節能減排的進程。
技術節能是重點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楊鐵生: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最大主體,也是消耗能源、資源,產生環境污染的最大產業。循環經濟是解決工業發展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壓力和破壞的關鍵。
節能降耗主要靠三個方面來實現,一個是結構節能,一個是技術節能,再就是國力節能。結構節能在我國是節能的重點方面,但應該是一個長期任務,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國力節能是有限的。因此,最主要應靠技術節能。這也是我們目前的一個現實選擇。
目前,國內工業能耗過大,單位能耗相對過高,工業投資強勁。這必然帶動技術產業升級。當前,國家正在積極組織實施重點行業調整。我們工信部也對各規劃中提出的節能減排重點任務進行了認真研究,力爭把循環經濟作為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工作,積極推進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試點園區建設。
發展主體是企業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我認為,將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要充分利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時機,加快結構調整,加強科技創新。很多中小企業以前是在粗放型模式下發展,這個時候碰到金融危機,很困難。但是,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把困難當成了新的機遇,開始調整經濟結構,在節能減排上下工夫。
現在,不少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新農藥、新肥料以及節水新技術方面有一系列的發明創造,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幫助。
要符合中國國情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生態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董鎖成: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美國奧巴馬政府的綠色新政、日本的循環經濟社會模式對我國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因此,我們提出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循環經濟體系。中國的國情是:人口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經濟增長、技術不具優勢。而發達國家是人口較少、技術先進、社會發展階段遠遠高于我們。發達國家是在后工業化階段才提出循環經濟的概念,我們現在不能走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符合中國國情的循環經濟體系包括以下方面。在企業層面,應推廣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綠色營銷;在產業方面,要打造高科技循環經濟體系,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型的第三產業;另外,要建立循環型社會。
應加強政策引導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熱地:發展循環經濟尤其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要讓企業繼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以循環經濟理念引導企業的生產活動。應該在有關法律、制度及產業政策的引導下,限制高污染、高消耗產業的發展。比如,可以將節能減排納入對企業的考核體系;比如,中央頒布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可以適度向環保產業傾斜;比如,對節能減排作出表率作用的企業和區域,可以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另外,還可以建立工業生態園區。
當然,發展循環經濟還需要完善監督制度。企業行為要依法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從資源開發、資源利用、廢棄物處理到產品的消費、產品的流通、產品的交換,每一個環節都要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和監督標準。
需國家具體支持
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目前,我們節能項目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關于石油和化工產業的。例如煤礦瓦斯等可燃氣體的回收項目,其節能潛力很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非常好。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阻礙了大量節能項目的實施,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融資難。融資困難的原因在于,節能項目的主體不是具體物質,銀行不熟悉節能項目的評估,不認可這些項目。國家往往對科技創新、節能減排項目給予獎勵基金,實際上,在大多數項目中,這部分資金相對整個研發所需只是杯水車薪,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希望國家政策能夠推動銀行拿出對節能項目的具體支持措施,充分利用金融放大機制發展循環經濟。
信息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