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周年四川化工97%復產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災的四川省化工企業,目前已經有97%恢復生產,并呈現積極發展的態勢。今年1-4月,四川省化工銷售收入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增長8%,地震重災區德陽、綿陽兩地的化工增速比去年全年上升8.5個百分點。四川化工在國家和地方的支持下,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勢和恢復重建的驕人實績,回報來自全國、全行業的關心和支持。
據了解,截至4月底,遭遇地震滅頂之災的鎣峰實業、宏達集團的產量已達到災前水平;金河磷礦、清平磷礦今年恢復50%以上,明年達到災前產能。綿竹重災區龍蟒集團等6家年產量達180萬噸的磷酸氫鈣企業,在恢復生產的同時提升技術水平,全部實現污水零排放,被環保部稱為災后重建節能減排的典范。龍蟒集團正考慮將其德陽地區的磷化工產業全部搬遷集中發展,實現硫、磷、鈦相互嫁接的循環產業鏈。
汶川震后恢復重建期間,四川省發改委制定了以化工等優勢產業為依托,突出項目引進,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建設的具體方案。四川美豐投資10億元建設的20萬噸/年合成氨、30萬噸/年尿素項目,率先在綿陽市開發區動工建設;四川藍星機械在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征地600畝,總投資7.6億元的異地重建項目順利開工;達州天然氣化工園區30萬噸涂硫尿素等8個總投資93億元的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新津新材料基地引進中國化工集團等中央企業,投資35億元的14個節能環保型材料項目全部動工。
災區化工企業一年內全面恢復生產,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今年以來,國家通過設立專項資金、補充資本金,四川省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和制定政策性貸款、國債貼息、資本市場融資等措施,為四川化工企業的恢復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四川省經貿委編制出臺《四川省石化產業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了大企業帶動、大項目支撐,發展天然氣合成氨等8條產業鏈,加快四川化工恢復重建。據了解,四川化工控股集團硝酸節能環保技改及4萬噸/年亞氨基二乙腈、中昊晨光4000噸/年氟橡膠等10個重點項目今年將全部竣工投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