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應對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嚴峻挑戰
最近,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周金堂發表文章,論述了現階段我國發展縣域經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和應對策略,摘要如下:
又好又快地發展縣域經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扎實的物質和經濟基礎,是縣域經濟在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應當擔負的重任。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經濟整體素質不高。我國特別是中西部的很多縣(市),工業化初期的任務尚未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增長質量不佳,經濟增長效益不高。盡管從總體上看,我國從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中低收入國家行列,但與此同時,我國不少縣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開放程度低,而且絕大多數縣都存在貧富差距拉大、失業高峰、環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態惡化等問題。
二、人口總量龐大,人口素質較低。縣域人口總體素質不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低,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貧的人不少;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由于我國人口生育率急劇、長期非意愿下降,導致人口結構出現性別結構失調和養老結構失衡,農村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就業、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壓力增長,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艱巨。
三、資源稟賦狀況差。我國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縣域范圍內人多、地少、水少、油少的矛盾較為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長方式引發了交通瓶頸、原材料瓶頸、能源瓶頸、糧食瓶頸等,信息、技術及標準、科技創新、知識產權和貿易壁壘等方面的制約使縣域經濟的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面臨不少困難。
四、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全國縣域平均人口、GDP、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差別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100個縣域是最低的100個縣域的17.5倍。縣域內中小企業較多,企業素質不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差,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升級壓力大,應對加入WTO的挑戰能力較弱。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階段,發展環境的變化給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堅持發展循環經濟,保護好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加速人力資本積累為突破口,把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口紅利優勢;以主體功能區劃分為契機,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推進縣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以實施技術進步為核心的科技戰略創新,克服制約工業和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全面提高縣域經濟整體素質,這些都關乎應對“五化”挑戰策略和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按照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又好又快地推動縣域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縣域經濟不可逾越的階段,在加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戰略中,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處在戰略核心地位。為此必須把握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和主要特征,使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豐富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大力運用信息化的新成果,推動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科技創新是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從發達縣加速信息化的實踐效果來看,信息化對于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意味著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2、信息化能為縣域內加快知識積累的速度,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提供載體;3、信息化大大推動了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縣域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4、信息化大大促進了縣鄉政府和企業等體制改革,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
——實事求是,因縣制宜,推動縣域城鎮化的科學協調發展。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推進,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的規模不斷擴大,由此會推動對住房、農產品消費等需求的擴張和結構升級。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現有城鎮的潛力,發揮規模效益,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防止亂占耕地和破壞生態環境。在城鎮數量布局、城鎮規模的把握、城鎮功能的定位上要按規劃辦事。要把小城鎮建設的重點放到縣城和部分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使之盡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發揮地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推動縣域城鎮化的科學協調發展。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縣域經濟的市場化水平。要根據市場機制在經濟活動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的特點,按照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加快形成或融入區域內已建立起來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要素市場,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構建符合縣域實際的社會信用體系,提高縣域經濟市場化程度。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縣域經濟是開放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基于要素稟賦的特色經濟。要根據縣域內大型企業較少,中小企業較多的實際,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著力培育市場主體。
——按照國際化的要求,抓住縣域經濟面臨的新矛盾新課題,努力提升縣域經濟國際化程度。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增強縣域經濟的“規則意識”及適應能力、應變能力是當前的緊迫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敢于面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縣域經濟國際化程度的規制和法律。加強對國際市場的了解,把握國際市場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發展第三產業、現代農業及縣域新型工業,在增加技術創新投入、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強化經營管理、環境管理、組織管理和過程管理,學習和引進先進管理方式和經驗,為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的開放度、外向度,加深縣域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創造條件。
(區域政策與區域合作處供稿)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