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化應在成熟技術上創新突破
目前煤氣化技術水平落后已成為影響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而煤氣化項目投資過大是制約煤化工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對此,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肥處副處長李志堅在上周召開的新形勢化學工業潛力分析會上呼吁,我國應大力開發可以降低項目投資、提高煤炭利用率、提升裝置穩定性、擴大氣化煤種的先進煤氣化技術。
據介紹,當下我國煤氣化產業發展存在引進的新型煤氣化技術不夠成熟、投資大、經濟效益差,國產新型煤氣化技術規模小、配套能力較弱等問題。此外,成熟的加壓煤氣化技術受煤種的限制較為嚴重。
李志堅認為,煤氣化技術開發應該簡化流程,顯著降低煤氣化裝置的投資,改變目前單純依靠提高煤氣化裝置規模來提高經濟性的做法。此外還要兼顧煤炭分子結構的特點,在生產以一氧化碳、氫氣為主要成分的合成氣的同時,考慮增產其他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如甲烷、油品等。
他建議,企業選擇煤氣化技術要兼顧原料條件、目標產品、技術經濟性等多重因素,在先進性、投資和經濟性之間尋求平衡。國家應鼓勵國產化技術和裝備的開發,形成系列化產品,盡快將煤氣化裝置高昂的價格降下來。研究人員應突破現有成熟煤氣化技術的限制,積極開發適應我國“三高煤”(高灰、高灰熔點、高水分)特點的多種氣化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
李志堅指出,工業化項目采用煤氣化技術時要非常謹慎,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要被專利商的宣傳所左右。從國內正在運行的煤氣化爐來看,大約4000臺的固定層間歇式氣化爐、30臺碎煤加壓氣化爐、30臺GE水煤漿氣化爐、11臺恩德爐、8臺國產水煤漿氣化爐的運行狀況正常;20臺殼牌干粉煤氣化爐、7臺灰融聚氣化爐中,一部分運行正常;兩臺航天爐正在進行產業化示范,運行狀況需要進一步觀察。
他同時指出,有一些正處于開發與完善階段的煤氣化新工藝也值得關注。譬如,處在產業化示范階段的航天爐技術、正在建設工業化項目的兩段式干煤粉加壓氣化爐、正在進行工業放大的新型水冷壁氣化爐、從魯奇固定床加壓氣化爐發展而來的BGL技術、正在建設百萬噸級裝置的煤溫和氣化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工業應用的煤直接合成甲烷技術等。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