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個中心”建設促進石化產業發展透析(上)
3月25日,國務院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這一國家戰略,不僅將促進上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同時對發揮中心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助于推動我國石化產業的調整和戰略轉型。
融合發展
截至去年底,上海已有金融機構899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395家。上海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金融市場完備的城市之一。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張艷輝認為,石化產業是投資密集型產業,與金融業關聯度高,需要金融業的強有力支撐。張艷輝分析說,從產業感應度系數看,國民經濟最終需求每增加一個單位,金融業要增長11.94,即金融業的產業感應度系數為11.94,而石化產業則為4.18,這兩大行業分列全部行業中第一、第四,完全可以實現融合發展。
上海及周邊地區廣闊的經濟腹地,長三角地區發達的石化工業,對金融服務具有旺盛需求,這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最堅實的基礎和最具優勢的條件。資料顯示,2008年長三角地區石油和化學工業年總產值占全國1/4,化學品出口占國內1/3以上,該地區擁有上海化工區、鎮海化工園區、南京化工園區等世界級工業園,駐有上千家大中型國企、數百家外資化企。張艷輝說,如此大的制造業規模,會助推金融業發展,同時通過金融業的支撐,推動石化產業做強做好,兩者互為促進。
全方位服務
以前國內金融業對石化產業的推動,大多以貸款形式出現,整體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對此,上海社科院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華林對記者表示,現在從國家層面把上海定位于國際金融中心,理應要建立和完善多功能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為石化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金融中心建設要有創新思維和舉措,上海將從哪些方面突破?創造條件,適時開展人民幣用于國際貿易結算試點,發揮上海金融市場在人民幣支付清算和市場交易方面的作用;探索推進上海服務長三角乃至全國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份轉讓的有效途徑,研究建立不同市場和層次間上市公司轉換機制等。
韓華林提出,石化產業的發展資金需求量大,除發揮內資銀行作用,外資銀行也要參與進來,開發中國企業所需要的金融產品;國外融資租賃業務比較普遍,而國內還沒有很好開展,可以嘗試由過去銀行貸款支持企業購買大型設備,改為由政府組織投資租賃公司,把設備租賃給企業,租賃公司收取租金,此舉可減輕企業負擔,當然法律保障工作應跟上。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總工程師伍登熙說,金融業對化工產業的支持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開設風險投資,現在我國石化產業規模不算小,但在高端領域比較落后,如要自主開發產業化的項目,缺乏資金,企業要冒很大風險。二是銀行要支持企業并購,目前國內大宗化工原料的產能過剩,許多企業活不下去,可以讓有實力、有技術的公司兼并,改造后用于新項目,這就要得到銀行的扶持。
發掘金融衍生品市場
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衍生品,它有助于健全金融市場架構,擴大規模。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形態在上海都能見到,如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產權交易、技術交易等;在化學品交易方面,有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化學品交易市場、危化品市場、中昊化工交易市場、中山塑料市場等。
韓華林提出,上海要利用跨國公司總部(含地區總部)、國內化工大企業總部(含辦事處)集聚的有利條件,利用上海航運、交通、信息、會展、人才、中介服務等綜合資源,加上長三角石化產業發達的區位優勢,把上海打造成中國的化工內外貿易中心、化工品牌中心、化工信息發布中心等,定期發布化工產品的“上海價格”;同時在交易業態上突破傳統壁壘,不斷創新,普及電子商務。
上海“兩個中心”建設將為建設上海期貨市場定價中心,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表示,上期所著眼于長遠發展,持續推進產品、技術和業務創新,將進一步深化鉛、白銀、原油及成品油、乙二醇、瀝青等期貨的開發,做深做精現有品種,探索交易機制的創新,為市場穩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