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在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關于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同樣引人關注。規劃提出,要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調整燃油消費稅征收方式,落實化肥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在增強煉化企業發展活力、在“保農促農”的前提下,這不僅是對市場經濟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將還供給與需求的本來面目,有利于釋放受到抑制的需求,抑制過度的需求,從而發揮石化產業的帶動效應。
就成品油來說,完善其價格形成機制勢在必行。目前的成本加成法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基本上是一個半市場化的中間過渡辦法。不能否定的是,這個辦法兼顧了各方面的利益,過去若干年來,其運行比較平穩、成功。其基本前提是國際國內石油供應相對寬松,油價保持相對平穩。
但近年來,國際油價出現了異常波動,或居高不下,或大起大落。這使得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不堪重負。概括起來至少暴露出四大弊端:第一,國際油價的高位運行以及波動的頻繁性使得當前的成品油價格剛性愈加強烈,只漲不落的矛盾非常突出。這與原先制定的隨國際油價走勢作出相應調整的定價機制相悖。第二,成品油價格還沒有真正與國際市場接軌,容易誤導消費行為,很難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也不利于我國能源的長期供應。國內雖然不斷調價,但幅度有限。第三,定價機制易于導致油價倒掛,特別是使得石油加工業嚴重虧損,產量上不去,石油零售企業可能會出現油源短缺或“油荒”現象。第四,這種定價機制容易激發囤油欲望,助長石油流通體制中的違規投機行為。
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也須推進。我國的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都在低價位徘徊,隨著天然氣消費量的上升,加快了我國大量進口天然氣的步伐。盡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國內天然氣價格,實現天然氣價格與市場接軌成為必然趨勢。
化肥價格雖然自今年1月開始實現市場化改革,但在進出口調節、儲備調控、協調調運、市場監管,特別是對農民的動態直補和淡季儲備上,還需要給予綜合配套,以利于化肥價格機制改革真正到位。
保障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實施到位,需要石化產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健全能源產品儲備制度、完善化肥淡儲制度。這將有利于拉動石化產品消費,提高農資保障能力,增強價格放開后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能力。
適時地、真實地反映供需關系,應該是價格的本質。能高能低,應該是價格的特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就是調整供需關系,并從這種調整中挖掘出新的需求能量,達到一種價值平衡。這無疑是產業實現振興不可或缺的一個改革的關鍵環節。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