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12月17日,科技部和財政部隆重召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實施十周年總結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專門發來賀信。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科技部副部長杜占元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財政廳(委、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政局的相關負責人、部分創新基金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專家以及創新基金項目承擔過企業的代表近200多人參加會議。
會議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宣讀了劉延東同志的賀信。劉延東在賀信中充分肯定了創新基金十年來在積極探索公共財政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業方面的成績和做法。指出創新基金要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更大貢獻。萬鋼部長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了創新基金實施十年顯著成效,深刻分析了創新基金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需求,對創新基金未來發展提出了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以及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的四個方面要求。丁學東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十年來創新基金政策內容不斷豐富,支持方式不斷完善,支持創新創業成效日趨顯現。下一步,要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突出工作重點,優化支出結構,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創新基金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中最具創新活力和能力的群體,是技術創業的重要力量,也是當前我國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興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引領新一輪經濟繁榮的開路先鋒。為更好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國務院于1999年5月正式批準設立了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下簡稱創新基金)。作為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資助手段,創新基金主要以貸款貼息、無償資助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通過支持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它重點支持產業化初期、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風險較大、商業性資金進入尚不具備條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
創新基金運行10年來,堅持探索符合我國特色的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模式和機制,它實施育苗工程,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創新發展的“死亡谷”,培育、壯大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催生了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快速成長,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高端人才就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08年底,創新基金共立項14450項,支持金額88.4億元,帶動地方、銀行貸款和企業投入400多億元,培育了一大批創新型中小科技企業,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調查表明,在超過95%的企業中,創新基金常常是企業獲得的第一筆國家政府資金資助。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中,有近1/3的企業曾經在發展早期得到過創新基金的資助。在創業板首批掛牌交易的28家企業中,承擔過創新基金項目的有11家。據不完全統計,2000-2008年,創新基金在執行期內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92億元,出口創匯34億美元,上繳稅金225億元。
創新基金不僅使得立項項目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企業總體收入水平,增強了企業發展的能力。從創新基金項目立項到現在,年總收入增長率達到50%以上的有31.4%,總利潤增長率達到50%以上的有27.2%。經過創新基金扶持,包括無錫尚德、“龍芯”CPU、浙大中控、陜西航天動力、開米股份、中航(保定)惠騰風電、太原風華信息、點擊科技、碧水源、拓爾思等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壯大。
十年來,創新基金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據統計,截至2008年末,已有3681個項目獲得專利授權,其中1069個項目獲得發明專利,基金所扶持的企業項目,有的正在茁壯成長,有的已經成為國內該行業的排頭兵,占有了國內市場較大的份額,有的企業已經占據世界技術的前沿。
創新基金還帶動了高端人才的創業和就業。據統計,創新基金資助的企業80%以上是由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創辦的;其中 34.2%是由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科技人員創辦的,博士創辦的企業占到近10%,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為1099家。
文章來源:技術創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