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該“加油”還是該“踩剎”
作為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的重要舉措,各地投資煤化工熱度難減。然而,我國煤化工產能過剩超過30%——
近日,開灤集團總投資達80億元的內蒙古開灤煤化循環經濟項目——“2×20萬噸乙二醇和2×20萬噸煤焦油加氫”工程在鄂爾多斯奠基。“開灤集團的煤化工項目發展很快。其中,焦炭產量年底將達到94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獨立煤化工企業。”開灤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僅在鄂爾多斯,全國各地對煤化工項目都表現出極大熱情。
投資熱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產能過剩。不久前公布的六大產能過剩行業中,煤化工榜上有名。數據顯示,目前煤化工產能過剩超過30%。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位官員透露說。
煤化工被認為是延長煤炭產業鏈條、發展深加工的產業,多年來一直為各級政府所鼓勵發展,如今卻列入產能過剩行列。發展到如今的煤化工,是該踩“油門”還是踩“剎車”?
抑制過剩主要指的是傳統煤化工,現代煤化工重在遏制其盲目發展
煤化工是個包括多種類產品的概念。焦炭、合成氨、電石、甲醇這些屬于傳統煤化工,我國有較長的發展歷史。而煤制油、烯烴、二甲醚、甲烷氣這樣的煤化工是新興產業,屬于現代煤化工。過剩主要指已經進入成熟期的傳統煤化工,而現代煤化工在我國才剛剛起步,許多尚處在示范階段。
以甲醇為例,今年有一個省規劃了1200萬噸的產能,另外有一個省規劃了600萬噸的產能,而去年全國的甲醇總產量是1126萬噸。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大部分現有煤制甲醇項目投產,屆時甲醇的產能將達到3200萬噸,即使70%的開工率,也會嚴重過剩。
重復建設加劇了傳統煤化工過剩。在出口不振和進口產品的沖擊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裝置開工率只有40%左右。
而對于新興煤化工的發展,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也表示了擔憂:“目前煤制油示范工程仍處于試生產階段,煤制烯烴等示范工程尚處于建設或前期工作階段,但一些地區盲目規劃現代煤化工項目,若不及時規范引導,勢必出現‘逢煤必化、遍地開花’的混亂局面。”
過剩直接通過價格表現出來。有資料顯示,我國從2008年7月至12月,純堿價格下跌40%,黃磷價格下跌41%,甲醇價格下跌46.5%,丁苯橡膠下跌64.8%,順丁橡膠下跌65.6%。只有一些高端產品降幅較小。
與產能過剩相伴隨,煤化工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開始惡化。中國石化協會副會長潘德潤舉例說:“廣東某企業擬在內蒙古建設30萬噸/年硫化染料,這個規模供應全球市場還有余。目前全國規劃建設的煤制烯烴能力已達到2000萬噸/年,煤制天然氣能力達到312.1億立方米/年。還有更突出的,如某地在相距不到20千米的區域內,計劃建設兩個100萬噸的純堿項目,這無論從生態、市場、運輸等各方面分析都不合理。”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