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煤炭行業整合方向難改
中國證券報消息:18日,原本希望借浙商資本投資促進會組織的“地方產業政策延續性與企業投資信心研討會”與山西省政府代表實現對話的浙江籍“煤老板”們最終沒能如愿,在研討會現場,主席臺上留給山西代表的幾個座位一直空著。
此次研討會邀請了學者、律師就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展開討論。有學者對山西模式導致的“國進民退”提出質疑;但也有學者提醒,政策的變化本身是投資的風險之一。而從國家煤炭產業政策的推進來看,全國性的煤炭整合趨勢將不會改變。
特殊的浙商投資模式
“我不是一個人在投資。”說這話的時候,老米(化名)沒有幽上一默的意思,他也絲毫沒有逗趣的心情。據介紹,在浙江,民間投資往往舉全家族、全村之力,一個煤礦的背后,是自有資金(包括親朋好友)、銀行貸款、民間高利貸的組合。“如果是我一個人的錢,賠了也認了,可這里面還有很多親戚朋友的資金。”
此次來參加研討會的煤老板多是溫州人,他們投資煤礦大多在山西大同一帶。據一位姓白的煤老板介紹,他的煤礦被定為關閉類。當地政府在今年中期通知他撤離礦上的工人,隨后將煤礦井口炸毀,礦井被關閉。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人告訴他補償措施。
據浙江杭天信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李世朗介紹,大同市此次關停的小煤礦中,有接近一半的煤礦屬于溫州商人。而根據浙江方面對外披露的信息,浙江商人在山西共投資了450多座煤礦,此次煤礦整合被套牢的資金達到500多億元。
全國整合方向不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張曙光認為,山西煤炭資源重組的政策從其出發點和目的來說,是要發展當地經濟,是應該肯定的;山西的政策也建立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之上,有其政策依據。他認為“問題不在山西重組煤企的目的和的原則,而在于怎么實施這個原則。”
光大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陳亮在研討會上指出,整合中小煤礦的政策實際上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當時國務院下發《促進煤礦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用三到五年時間建設億噸級的煤炭企業集團,同時關閉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礦,并鼓勵大煤礦兼并小煤礦。2006年,《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規范煤礦資源整合的若干意見》提出淘汰三萬噸以下的煤礦,當年5月又提出三年關閉1萬個小煤礦。他認為,山西省這一次的資源整合,是延續國家2005年以來的政策。
事實上,隨著國土資源部等中央十二部委近期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的通知》,全國范圍內的煤炭資源整合也在逐步推進。
據媒體報道,河南、山東、黑龍江、河北、新疆等地都有官員赴山西詳細考察其整合情況。不過,有學者表示,山西模式不可以一應復制,而應當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整合方案。
浙江大學原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表示,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中出現的關于采礦權價格補償等問題,是由于轉型期的政府在包括自然礦產產權的界定過程中,還留有計劃經濟和行政的尾巴。
他提出,“山西省政府當時對煤礦發包采取的是行政評估、行政定價,而沒有采取市場的評估和招拍掛的方式來進行,現在整合也是用行政評估和行政定價的方式來做”是有其道理的。他同時認為,行政定價應當更加合理。
中國證券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