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份以來,能源原材料的價格一直在持續上漲,石油價格在攀到80美元/桶之后,目前在75-80美元/桶之間徘徊。未來,石油價格的走勢會怎樣?替代能源能否入市?
本報記者近日造訪了Mercuria 能源集團位于日內瓦的總部,專訪了公司總裁馬可·杜南(Marco Dunand)。
Mercuria能源集團(Mercuria Energy Group)是全球五大獨立能源貿易公司之一。Mercuria 在20個國家設立辦事處,業務范圍從原油、成品油,到電力、天然氣、煤炭、植物油、生物燃料和碳排放的整個能源領域。
馬可·杜南認為,由于美元的弱勢,全球不斷攀升的需求,以及能源儲量的有限性,未來長期來看,油價再次達到100美元/桶是很有可能的。
能源價格長期是上漲的
《21世紀》:作為全球第五大能源貿易商,你對未來一段時間能源價格走勢有什么判斷?
Marco: 大宗商品與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兩大因素影響:一是美元的弱勢,二是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增大。
中國可能是能把全球帶出金融危機的實體,至少起到推動作用,因為其GDP的增長,國內市場穩定的需求。同時,像中國、印度這樣的經濟體,也需要購買大量的大宗商品,推高其價格。現在中國很多國有企業、大型公司都爭相在海外購置(能源)資產。可以說,中國認為長期發展中,原材料和能源的囤積是十分重要的。
《21世紀》:您剛才分析,美元和新興市場需求對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有其推動作用,從短期來看新興市場影響明顯,但長期來看可能還是美元影響大。市場關注的是,今后原油價格是否會再度達到100美元左右,什么時候?
Marco:很難短期去預測市場水平,不過長期來看您說的單價是有可能的。一是美元的弱勢;二是全球的需求,如果未來全球再有10億人成為中產階級,他們會推動需求;三是能源的儲量是有限的。因此,大家就會考慮油價太高怎么抑制,那就得找到替代能源,不斷提升它的技術水平,但現在替代能源的成本并不低,只能是石油價格很高,就像去年達到150美元左右時,替代能源就可以進入。也許當石油價格在80美元左右,很多替代能源也可以進入市場,但現在的價格下,這些替代能源沒有優勢。
中國需要更開放的競爭機制
《21世紀》:您表示中國、印度這樣的經濟體推動能源價格,您的公司過去是否有這樣的交易數據,證明這些經濟體在推動石油價格上漲?
Marco:今年4月到現在,遠東的數據一直是同比遞增的,原油加工量也在增長。明年,拿中國來講,大概會有4000萬噸煉油能力(新煉油廠)上馬,其中80%可能都是進口,相當于多進口3億桶油。所以,現在市場上已經能看出端倪,西非、南美、俄羅斯等產油地現在是最活躍的。每個月都有14-15艘巨型油輪(約3000萬桶)從西非運往中國,這個數量還在增多。中國最早預測8%的GDP增長率,之前大家也不盡信,但我9月去大連參加達沃斯夏季論壇時,看到各種公開統計,由此深信中國的復蘇能力。
《21世紀》:能否說一下來自中國的業務占公司交易量的比重?這些訂單占中國整個原油進口的比重?
Marco:現在中國業務占公司全球業務量的15%。后一個問題較難回答,因為我們除了在原油領域直接與中國四大國營企業的交易量,還有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非直接的)輾轉與地方煉油企業的交易,總量實在難于統計。
通過價格推動碳減排
《21世紀》:在新能源交易上,你們公司是否有一些舉措或理念?
Marco:大家關注更多的是氣候變化的問題,這已經列入了全球日程,碳減排是必要的,怎么抑制碳的使用?我們認為主要就是通過價格,如歐洲就是將能源的污染程度分級,收取不同的價格,推動新能源的使用。歐洲的電廠如果要用舊能源,要么買清潔機器,要么買碳排放指標,都是很大的投入。碳減排的全球交易也是值得關注的。
《21世紀》:美國是全球減排的主要問題,包括京都議定書和它本國的能源減排法案都很難推動,這些引起大家的悲觀情緒。您認為,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是否能達成新的共識?會議結果對你們公司的未來戰略有何影響?
Marco:我也認為,碳減排(交易)沒有美國的加入是不完整的。目前來看,對哥本哈根的會議前景并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會澄清幾點問題:一是如果全球減排的目標決心不變,需要進一步刺激相關的投資,而現在由于前景不明朗,很多私募的投資都是暫停的;二是奧巴馬政府對此可能有進一步推動的意愿,但是否會加入全球交易體系,或是美國仍以自己的體系運轉,尚不清楚。這對我們的投資還是有影響的。由于未來前景不明朗,進一步抑制了投資。
轉載:國家石油和化工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