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回應煤老板"賠本賣礦":沒有討價還價余地
有人曾言:煤炭,主導了山西利益分配格局。全省119個縣(市、區)有91個產煤,煤炭及相關四大產業占工業總值80%以上。半年來,山西啟動該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資源整合,這對煤炭的利益“江湖”,無疑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原有利益分配格局被徹底打破。通過重組整合,山西煤炭業的產業水平明顯提升,礦井數由2598處壓到1053處,辦礦企業由2000多家減到100多家,年產30萬噸以下小煤礦全部淘汰關閉。
最大限度減低煤炭開發外部成本
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煤炭產能下降, 重擊了山西各地政府的“錢袋子”。然而今年4月出臺的山西省煤礦整合重組規劃,將“錢袋子”進一步收緊。有人估計,整合期間超八成的小煤礦處于停產狀態,涉及產能近2億噸。政府之“利”如此受挫,山西省何以出重手再自斷其腕?
從近年來山西的經濟發展脈絡看,表面上,煤炭開發只需要煤炭生產企業的運轉成本,實際上企業核算之外的外部成本驚人,山西省遏制外部成本增加的努力也從沒中斷過。
保守估計,多年來,山西省僅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接近5000億元。粗放的煤炭開發,“造就”大量中小煤礦,資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僅相當先進水平的1/4。
“血色GDP”,一度是山西人的心結。一年數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動輒幾十人、上百人的無辜生命轉瞬逝去,嚴重干擾了煤炭正常生產,且一次次敲碎了不少家庭的幸福之夢。
數據顯示,整合前,年產30萬噸以下的煤礦在山西占70%以上;全省2600多座煤礦,實現機械化綜采的只占11%,四成煤礦還是延續很原始的炮采方式。“所有代價最后都要老百姓受罪、政府埋單。”山西一位官員憂慮地說。這次煤炭資源重組整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最大限度減低煤炭開發的資源和環境成本。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