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
當前,工業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固然有外部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但自身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是重要原因。在嚴峻的形勢下,發展中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而形成的問題更為凸現。
從行業層面看,一是盲目發展,產能過剩問題明顯暴露。市場需求旺盛時,各類企業都能賺錢,一旦市場需求下降,不少企業就立即出現開工不足、停產、關閉現象。二是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處于產業鏈低端的企業多,缺乏競爭實力,抗風險能力弱。三是產業集中度低。行業缺乏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市場控制力弱。四是大量落后生產能力需要淘汰,市場競爭秩序有待整頓規范。
從企業層面上看,一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普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普遍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品牌,許多產品是貼牌生產,產品質量不高,市場占有率低,不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二是能源資源消耗過大,成本偏高,產品缺乏競爭力。三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甚至造成社會危害。四是裝備水平不高或者更新不及時,新度系數低,技術含量不高。五是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差,事故頻發,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六是管理方式粗放,經不起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沖擊。
以上問題都是工業發展的軟肋,都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認真總結,采取有針對性的強力措施,盡快改變。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把形勢估計得再嚴峻一些,把困難考慮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
雖然我們面臨十分嚴峻和復雜的形勢,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一是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內需潛力巨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將對工業經濟形成有力的拉動。二是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30年改革開放建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2007年,我國GDP總量達24.95萬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已經達到10萬億元,是1978年的24倍。三是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國民儲蓄率高,外匯儲備充足,國內市場廣闊,宏觀調控余地較大。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產業配套體系較為完善,具有較強的對外競爭力和國內供給能力。還要看到,這場金融危機也為我們調整結構、引進技術和人才、企業“走出去”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妥善應對,努力扭轉工業經濟增速下滑趨勢,千方百計地保護生產力,努力保持工業平穩增長。
轉載: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