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稅上調誰會難受
煤炭行業掌控價格:不怕影響
按說,煤炭資源稅的上調最直接涉及到的就是煤炭行業和煤炭企業,最難受的應該是他們。其實不然。
相關消息披露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煤炭行業目前的供求關系來看,無論煤炭資源稅的上調幅度有多大,煤炭行業完全有能力將增加的資源稅成本通過漲價的方式轉嫁給下游產業,因此對煤炭企業的利潤影響不大。
在剛剛結束的2008年中國亞太煤炭市場峰會上,各路專家一致認為,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煤炭需求的增長都將大于產量的增長。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就是煤炭供應吃緊。有關資料顯示,今年1~5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10.1億多噸,而同期全國累計煤炭消費量大約11.18億噸,供需缺口明顯。
供應緊張的直接結果就是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作為全國煤炭價格的“晴雨表”,秦皇島煤價到7月時上漲到超過1000元/噸。近期雖然有所回落,但有專家表示,“未來一個月之內國內煤價將企穩,兩個月之內煤價將再次開始反彈。”國金證券公司分析師龔云華表示,目前坑口煤價仍舊具備大幅上漲的預期。
由于煤炭供需現狀短期難以實質性改變,因此煤炭價格至少在2009年上半年之前較難出現拐點。未來即使供求關系得到改善,而考慮到鐵路運力增長有限等因素將導致煤炭有效產能增長緩慢,供應偏緊的狀況無法根本改善。因此,煤炭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賣方市場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煤炭企業擁有較好的向下游轉嫁成本的能力。因此,無論資源稅怎么調,短期內實際上對煤炭企業的影響并不大。
新型煤化工擁有資源:影響有限
目前在業內引起關注的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油、煤制烯烴和煤制醇醚類的新型現代煤化工。這些產業的用煤量大,對煤炭價格也很敏感。那么,煤炭資源稅上調后這類企業會不會難受呢?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偉善告訴記者:“發展新型煤化工的企業大多數都擁有自己的煤炭資源,所以他們受到的影響會小一些。如果發展煤化工所需煤炭全部依靠外采,那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證券分析師甚至認為,在當前國際原油價格高企的今天,新型煤化工企業的產品是重要的替代能源產品。煤炭資源稅將過去的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可以抵御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煤化工帶來的負面作用,實際上是利好消息。不論是什么方式征收,對那些單純挖煤賣的企業只是產生一種利差,而對那些擁有煤炭資源、擁有上下游產業鏈的煤化工企業卻是一個機會。雖然煤炭資源稅上調增加了成本減少了利潤空間,但對于那些有產業鏈、可以進行產品深加工創造更多附加值的企業,更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那些此前以煤炭資源為基礎進軍煤焦化、煤氣化、煤化工和煤變油產業的煤炭企業,更是一個大發展的機會。
另外,新型煤化工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是市場緊俏的產品,下游需求旺盛。因此,實際上這些企業也具有較好的價格傳導能力。煤炭資源稅上調后,他們也可以通過價格調整向下游轉嫁增加的成本。
但是,長江證券公司分析師徐斌提醒說,在新型煤化工產業中,具有煤炭資源的煤基制甲醇用于代替燃料的產業鏈雖然也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但該產業的價格傳導能力關鍵還要看甲醇在汽油中的添加量。徐斌說:“現在汽油的市場價在5800元/噸,甲醇的價格也在3000元/噸以上。低比例甲醇汽油在和汽油價格幾乎沒什么區別的情況下,煤制甲醇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
對于煤炭資源稅是否會削減新型煤化工相對于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的成本優勢,北京正智遠東化工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專家表示,煤炭資源稅導致原料成本上升,但目前原油價格仍處于高位,國內天然氣價格也處于上升之中,因此,即使煤炭資源稅上調,也不一定會減弱煤化工相對石油、天然氣化工的成本優勢。
傳統煤化工上下受制:傳導很難
化工行業是煤炭的最大用戶之一。目前每年化工行業的用煤量在1億噸以上,其中化肥、電石、焦炭等傳統煤化工產業用煤量占絕大部分。而這類產業的產品處于激烈競爭的市場狀態之中,價格承受能力差,價格傳導能力也差。因此,煤炭資源稅上調影響最大的當屬傳統煤化工產業。
化肥:化肥產業每年消費煤炭高達6000萬~7000萬噸。中國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財務處處長趙劍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至今還不知道煤炭資源稅要上調的消息。他表示,這兩年煤價漲得有些離譜,前期甚至超過1000元/噸,化肥企業已經很難了。據趙劍華透露,今年以來,湖北化肥分公司已經虧損了1.6億元。據他介紹,現在大多數化肥企業都很困難,虧損的很多,停產的也不在少數。如果煤炭資源稅上調導致煤價再上漲,那停產的化肥企業更多了。“按理說,煤價再漲我們也應該通過產品漲價減輕成本壓力,但是受政策控制、下游市場價格承受力差等影響,化肥企業基本沒有可能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下游。”趙劍華說。
電石:孫偉善認為,目前電石產業對煤炭的需求量在1000多萬噸/年,并不是煤炭消費大戶。但無論漲價3%~5%還是10%,對電石產業的影響都不小,只是各企業的狀況不盡相同。現在陜西藍炭當地的到廠價都在1000元/噸以上,這還是好的。東部企業藍炭到廠價要高得多,從1600元/噸、1700元/噸甚至到2000元/噸。如果煤炭價格再漲,不少電石企業會很困難。孫偉善說,目前按照上下游產能來講,電石市場應該是供不應求,應該有一定的價格傳導能力。但問題是,其下游聚氯乙烯產業也不景氣,企業開工率只有50%~60%,所以電石企業也面臨著開工率下降的問題。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煤炭資源稅導致煤炭價格再漲,那么其上漲的成本肯定難以傳導到下游,電石企業的利潤受損在所難免。
焦炭:由于煉焦煤成本占焦炭生產成本的93%左右,煉焦煤成本的微小波動都會令焦化產業難以獨自承受,必須向下游轉移,否則只能限制產量。但是,據記者了解,鋼鐵作為焦炭最大的用戶,其另一大原料鐵礦石由于受制于國外價格也大幅上漲,而其產品價格一直在下跌,從而導致其產量增速顯著放緩。今年上半年,全國生鐵產量為24642萬噸,同比增加了7.9%,遠低于2007年同期及2007年全年高于15%的增速。這直接導致了對焦炭需求的增速放緩。但是,2007年以來全國焦炭產量增速一直高于生鐵產量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國焦炭產量達17232萬噸,同比增長11.4%,這直接推動了焦煤,特別是焦精煤的需求仍能保持較快增長。下游需求在減弱,自身產能在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將長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焦炭產業想要將資源稅上調產生的煤炭價格上漲傳導到下游幾乎是不可能的。
轉載: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