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重拳出擊治理“兩高”
國家發改委前不久公布了全國各省區市2007年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其中河北、山西、內蒙古、海南、貴州、寧夏、新疆7省區考核結果為“未完成等級”。與內蒙古、寧夏同處大西北、工業結構有相似之處的陜西和甘肅,雖然近兩年節能減排目標基本完成,但也感到了不小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記者相繼走訪了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四省區,發現這些地區近期不約而同地采取了更嚴厲的措施,將重拳砸向“兩高”(高耗能、高污染)行業。
“我們這里一半以上的電石企業已經停產,因為以目前的市場行情和與日俱增的節能減排壓力,企業生產得越多就虧損得越多。”近日,全國最大的電石生產企業、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十分無奈。
作為資源大省和重工業比例極高的內蒙古自治區,雖然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推節能減排,但2007年仍未實現預定目標。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7%,好于去年同期,但與預期目標仍有差距。為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提前完成52.18萬噸電石、130萬噸焦炭、0.5萬噸乙醇等落后產能的淘汰任務;繼續執行對電石等行業限產計劃,并從9月10日起,將電石用電價格提高0.07元/噸,后期價格還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自治區政府有關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三季度能耗指標還不能大幅下降,政府將在四季度對電石(自身配套聚氯乙烯生產的電石除外)等高耗能企業采取停產措施,促使電石產業逐步退出內蒙古市場。
200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2%,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了6.4%;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削減2.0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了3.44%,實現多年來的首次“雙降”。盡管如此,寧夏同樣排在未完成年度節能降耗任務的省區之列。為確保今年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寧夏自治區政府日前決定,繼續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行總量控制,將“兩高”項目的核準和備案權全部上收至自治區發改委和經委,不再批建商品電石以及對尾氣和煤焦油等沒有進行綜合回收利用的焦炭等高耗能項目。從8月15日至年底,該區將鐵合金產量在原削減計劃基礎上再削減20萬噸,電石產量再削減10萬噸。從現在起到2010年,全區將淘汰54萬千瓦小火電、165萬噸焦炭和單爐1.25萬千伏安以下電石爐。
內蒙古、寧夏兩區的境遇,使相鄰的甘肅、陜西兩省也絲毫不敢馬虎。記者了解到,甘肅省政府已于近日將省內電石、鐵合金行業用電價格提高了0.02元/千瓦時,旨在遏制高耗能產能過快增長。同時,該省還對黃河流域及其支流的排污企業逐一排查,對重點排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系統,以防止污染反彈,遏制企業偷排、停用環保設施事件的發生。
陜西省政府采取“三增兩減”的辦法確保今年乃至“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三增”指增加節能減排資金的投入、增加高科技項目的引進、增加污染物處理能力,“兩減”指減少“兩高”企業數量和規模、減少污染物排放。據陜西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陜西省通過政策傾斜、財政貼息以及專項資金資助等方式,引導全社會投入節能減排的資金累計超過50億元,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效果顯著,渭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7年,陜西省淘汰了1170萬噸落后焦炭產能和47萬噸電石產能。今年上半年,陜西再次淘汰200萬噸焦炭產能,到年底還將再淘汰150萬噸以上落后焦炭產能。從2006年至今,陜西省僅渭河治污資金就超過10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40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明年還將再建6個大型污水處理廠,到2010年使渭河流域陜西境內54個縣區全部擁有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超過200萬噸/日。同時,陜西繼續加大渭河流域化工等“兩高”行業的治理力度,到2012年將使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2007年27.3萬噸基礎上削堿15%,控制在23.2萬噸以內;徹底消滅渭河水黑臭問題,使干流下游水質全部達到五類地表水標準;使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06年降低30%。今后,在渭河、漢江等敏感區域,不僅不再批高耗能高污染化工項目,還要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通過提高排污指標、增加落后產能淘汰補償資金等措施,加大小化肥、小焦化、小電石、小涂料以及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的淘汰力度。
轉載: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