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隨著西北各地電石主產區氣候日漸寒冷,國內電石市場行情仿佛提前迎來了冬季,電石企業被迫普遍下調價格,大部分企業出廠價已經接近成本線。記者上周末從全國各大電石企業了解到,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國家對房地產宏觀調控依舊趨緊,電石下游PVC需求不振,電石市場或將經歷漫長的“寒冬”,上行回暖基本無望,后市難言樂觀。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理事長張玉還向記者透露,今年四季度是國內多家大型密閉電石爐的集中投產期,后期隨著電石市場投放量的繼續增多,價格仍有走低空間。
“目前,電石企業的日子都很不好過,這樣的苦日子可能將延續到明年。從中秋國慶兩節到現在,國內電石價格普遍下降50元(噸價,下同)左右,內蒙古、寧夏、陜西等地的電石企業下調幅度則更大,達到100元左右,基本上降至生產成本線附近。”張玉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
據張玉介紹,目前國內電石價格已經下探至今年以來的新低。西北的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地區主流報價在3150~3300元,客戶接貨意愿不強,市場低迷;華北地區的河北、天津、山西主流報價在3350~3550元,當地氯堿企業開工率不高,沒有補貨需要;華中地區河南、湖北等地主流報價在3450~3600元,市場貨源充足,下游采購方按需采購為主;西南地區四川、重慶等地電石主流接收價3550~3600元,市場交易總體處于較低水平。
長期研究國內化工產品市場開發的資深專家、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王亞雄教授分析認為,四季度,國內電石市場整體好轉的可能性不大,今年電石市場提前“入冬”,后市也難言樂觀。
他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經濟大環境對化工產品影響作用極大,電石市場也受到拖累。國內外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短期內尚不能得到有效緩解。10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在日本東京落幕,兩大權威國際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歐債危機在發酵蔓延,美國經濟難轉頹勢,中國出口形勢將愈加嚴峻,今明兩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因此,大宗化工產品市場行情將會在中長期遭受挫折,進一步抑制電石市場步入上行通道。
其二是下游PVC需求依舊受限,電石市場缺乏提振動力。PVC消費主力在房地產領域,房地產行業低迷是今年以來氯堿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半年至今,由于PVC行情持續低迷,氯堿企業只能靠“以堿養氯”維持生計。預計四季度國家不會放松對房地產市場的嚴厲調控,短期內,PVC市場弱勢行情還將延續,依靠PVC產品提升電石價格實屬難上加難。
其三是上游焦炭和白灰價格成本支撐乏力,推動電石價格重心下移。焦炭和白灰是電石生產的主要原料。從今年5月份至今,全國煤炭市場出現急劇下跌態勢,同時,從年初到現在,大部分鋼材品種下跌幅度都超過了15%。受此影響焦炭行業限產和減產成為主流,焦炭采購價格較年初下跌超過30%。10月份以來,白灰價格也在下跌,目前,內蒙古烏海地區及寧夏不含稅出廠價格降至200~250元,較前期下跌20%左右。四季度,電石價格很難得到成本支撐,市場將維系疲軟弱勢格局。
今年四季度還是國內多家大型密閉電石爐的集中投產期。由于國內以內燃爐為主的電石企業成本普遍在3200元左右,而綜合配套能力好,特別是有自備電廠的大型密閉爐的成本在3200元以下,其優勢也將日益凸顯。價格的激烈競爭很可能使內燃爐電石企業在此次市場沖擊之下大面積停產。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份以來,不少省份對電石企業給予了電價優惠政策,明年有可能取消這一政策,無疑對內燃爐電石企業是更大的打擊,因為其電價成本幾乎占到電石成本的70%左右。所以,后期在市場壓力迫使部分企業停產之后,內燃爐電石企業再次返回市場基本無望。因此,未來的電石市場最終將形成以大型密閉電石爐為主導的產業格局。
文章來源:國家石化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