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整個商品市場走勢低迷,但由于PVC在化工產品中社會庫存規模相對不大,加之國內電石成本支撐,“抗跌”就成為PVC5月行情的最大特點。進入6月,電價將進一步調整,電石法成本再度攀升,那么PVC價格重心是否會及時跟進?筆者認為,隱患正在逐步浮出水面,PVC后市不宜過分樂觀。
國內產量穩步增加,進口維持剛性低位
相較PE而言,PVC的供給壓力則相對輕緩許多。國內產量增幅一直維持在15%—20%區間內,而進口量也降到勉強維持剛性需求的8萬噸左右。
據海關統計,2010年4月份中國PVC粉進口8.04萬噸,總金額為8142萬美元,均價為1013美元/噸。4月PVC進口量較3月減少3.84萬噸,接近32.32%。2010年1—4月累計進口量在37.06萬噸,同比減少達50%。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4月份中國PVC產量91.75萬噸,較3月份產量90.49萬噸增長1.26萬噸,增幅1.39%,較去年同期的78.60萬噸同比增長16.7%;2010年1—4月累計產量為358.7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9.64萬噸同比增長19.7%。
從國內PVC產量與凈進口量數據可以看出,國內電石法PVC成本優勢相當明顯,將以乙烯法為主的進口PVC壓縮至僅僅維持剛性需求的10萬噸以內。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年底以來,電價、水價、煤炭價格等電石法相關材料的陸續調價正在逐步侵蝕這種優勢。
成本博弈:電石法VS乙烯法
1.電石法成本將繼續高企
關于清理高耗能行業優惠電價政策的通知使得電石行業內對后續成本上漲的預期加大,目前市場上有消息稱,寧夏區域電價在6月1日起上調0.1元,內蒙及河南地區也有電價上調的消息傳出。目前看,后市電石行業壓力加大,PVC整體的成本仍有上漲的趨勢。
另一方面,在4月份國內煤炭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進口煤乘虛而入搶占了不少國內市場份額。海關數據顯示,盡管4月份國際煤價大幅上漲,澳大利亞BJ現貨價格一度飆升至108美元/噸左右,而我國煤炭進口量仍達到1352萬噸,延續了今年以來月度進口量在1300萬噸以上的態勢,比去年同期增長48%。今年1—4月份累計進口量則同比增長了1.5倍。
相對于高度彈性的乙烯法PVC生產成本,電石法PVC生產成本相對剛性,尤其在6月份國內針對部分限制類企業的電價調整之后,成本剛性可能會更強。在目前價格水平下,外購電石生產PVC的成本已高達7600左右。
國內電石法PVC生產成本
2.乙烯法PVC:利潤決定產量
國內的裝置中,不依賴進口的僅有齊魯石化的60萬噸一體化裝置的產能。其他三個渠道的供應都要靠進口來滿足。據CMAI估計,2009年與2010年兩年中東地區乙烯產能增長率均在30%以上,2011年增長率有望繼續增長,2008—2012年增長率將翻倍。加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聚乙烯路線:乙烷—乙烯—聚乙烯相比石腦油裂解法成本有很大優勢。而且中東國家長期對乙烷法生產工藝進行補貼,因此中東產聚乙烯無論是石油工藝還是天然氣路線,即使加上到港的運費、關稅、包裝等費用,其價格仍然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長期研究后我們發現,乙烯法PVC供應量和進口利潤、進口加工利潤存在明顯的關系。如果PVC進口料貿易商和進口乙烯加工的國內廠商可以實現盈利,乙烯法PVC的供應可以增加到45萬—55萬噸。
國內乙烯法PVC裝置類型及產能
雖然目前國內電石法PVC在成本競爭上仍然處于優勢,但隨著乙烯價格的大幅下跌,一旦電石法成本優勢無法保持,乙烯法進口將逐步回升。而且由于國內電石法裝置一旦投產,其巨大的建設成本使得開工率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下降,介時供給壓力將會加大。從產能數據來看,2008年我國PVC總產能1581萬噸,其中電石法PVC產能達1222萬噸;2009年我國PVC總產能1781萬噸,其中電石法PVC產能達1409萬噸,增長勢態明顯;而在未來幾年,國內的PVC產能仍將呈現擴張趨勢,有數據顯示,2010年新增PVC產能將超過450萬噸,國內PVC市場仍將供大于求,企業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
總之,我們認為整個6月份PVC行情難言樂觀,市場仍存在較大的價格風險,風險的主要來源是乙烯法的成本和PVC的總體供應。建議6月份操作上以保值避險為主,避險區間為期貨升水200—300元/噸。
摘錄:中金在線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