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到底該怎么調
10月2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正式發布了《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和《石油和化工產業振興支撐技術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后,國內第一個由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編寫的詳細的結構調整指導意見。針對新公布的兩個《指導意見》,中國石化協會有關人士進行了解讀。
結構調整要搶時間
產業結構調整年年提,今年尤顯急迫。趕緊加快調整是大家的一致意見。
石化協會會長李勇武說:“我國石化產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布局比較分散,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大。必須下決心進行產業、產品和企業組織結構的大調整,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BR>
石化協會副會長潘德潤介紹說,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拖累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進入景氣周期的下行周期。但是,通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不同產品受金融危機的沖擊程度有很大差異。相比之下,高端產品所受沖擊比低端初級產品小得多。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08年7月至12月,純堿價格下跌40%,黃磷價格下跌41%,甲醇價格下跌46.5%,丁苯橡膠下跌64.8%,順丁橡膠下跌65.6%。而聚碳酸酯價格僅下跌3.3%,聚醚價格下跌11.3%,三元乙丙膠下跌15.2%。這說明只有加快結構調整,提高高端產品比重,才能提高行業的抗風險能力。從另一個角度講,金融危機的沖擊也為我們推進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誰不失時機地實施了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業布局結構的調整,淘汰了落后產能,采用了新產品和技術,誰就為復蘇后的發展搶占了先機,贏得了主動。正是因為如此,結構調整必須搶時間。
從歷史經驗來看,歷次大的經濟金融危機都是一次大洗牌的過程,是國家間、企業間實力和地位重新調整、此消彼長的過程,也是落后經濟體趕超先進經濟體的一次良好機遇。只有加快結構調整,才能搶占未來石化行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贏得競爭的先機。
潘德潤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實施國家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少地區為落實振興規劃要求,也都紛紛制定了本地區的石化(化工)產業振興規劃。但是,從一些地方公布的振興規劃的情況看,結構調整的形勢不僅不令人樂觀,反而更讓人感到擔憂。因為如果按照這些地方的規劃實施,盲目、重復建設現象不僅得不到抑制,反而還要使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進一步惡化。以聚氯乙烯為例,某地規劃了聚氯乙烯產能近500萬噸,而另一地區規劃了聚氯乙烯產能300萬噸,還配套建設有燒堿、電石裝置。廣東某企業擬在內蒙古建設30萬噸/年硫化染料,這個規模供應全球市場還有余。新型煤化工的規劃建設如火如荼,目前全國規劃建設的煤制烯烴能力已達到2000萬噸/年,煤制天然氣能力達到312.1億立方米/年。還有更突出的,如某地在相距不到20千米的區域內,計劃建設兩個100萬噸的純堿項目,這無論從生態、市場、運輸等各個角度分析都是極不合理的。正因如此,結構調整顯得更急迫。”
既要抑制過剩更要淘汰落后
產能過剩是目前國內石化行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產能過剩使市場供需失衡的態勢更為嚴峻。一些地區出于保增長的驅動,不顧國內產能已經過剩的事實,繼續大規模發展化肥、氯堿、聚氯乙烯、電石、甲醇等項目,各煤資源大省也大量規劃建設煤制烯烴、煤制油等項目。這就使得已經過剩的行業更加過剩,沒有過剩的也即將過剩。因此,調整結構首要的是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潘德潤認為,石化產業結構調整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淘汰落后。如對甲胺磷、對硫磷、107涂料等落后產品,土法煉油、汞法燒堿、氨鈉法氰化鈉、氨水液相脫硫等落后工藝以及敞開式結晶氟鹽裝置等落后生產裝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進行淘汰。堅決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產裝置。例如電石行業要全面淘汰開放式電石爐,對于內燃爐也應設定淘汰時間表,爭取通過一定時間的改造,全部改為密閉式電石爐。黃磷行業要加大尾氣和爐渣的綜合利用,對于無法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也要淘汰出局。硫酸行業要爭取在2010年年底前淘汰10萬噸/年以下采用水洗凈化技術的硫鐵礦制酸、冶煉煙氣制酸裝置。干法造粒炭黑生產裝置粉塵污染嚴重,也是行業要淘汰的生產工藝。
其次,對過剩產品嚴格控制產能總量。從當前行業情況來看,幾乎多數大宗、基礎石化產品都處于產能過剩狀態。據統計,2008年,全國純堿產能過剩約27.4%、燒堿產能過剩33.4%、硫酸產能過剩25.2%、聚氯乙烯產能過剩41.2%、黃磷產能過剩61.8%、磷肥產能過剩40.6%。盡管這些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但目前還有大量項目在建或規劃建設。因此,對產能嚴重過剩的基礎大宗產品,要嚴格控制產能總量,盡量做到3~5年內原則上不再新增產能。
再次,鼓勵發展國內市場短缺的高端石化產品。2008年,我國合成樹脂對外依存度39.7%;合成橡膠對外依存度37.9%;己內酰胺對外依存度60.7%;鉀肥對外依存度51.6%。對于這些產品,應加快發展,提高國內自給率,但不能盲目建設,必須在有市場競爭力的條件下推進。
“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上馬新項目跑步前進,淘汰落后產能裹足不前。”李勇武態度堅定地認為,“必須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淘汰落后產能,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結構調整的本質在于實現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強源頭控制,建立并實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環保評估和審查制度,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盲目發展。同時,禁止落后生產能力異地轉移,將落后產能和設備徹底淘汰出局?!?
高新技術支撐必不可少
結構調整必須“有退有進”。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也要著力培育新型產業,努力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而要做到這點,高新技術的支撐必不可少。這次公布的《石油和化工產業振興支撐技術指導意見》中的技術正是起這個作用。
中國石化協會副秘書長胡遷林解釋說,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需要科技支撐。由于我國石化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總產值的65%以上由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精煉石油、基礎化學原料和肥料制造等初級加工產品構成。離子膜燒堿只占燒堿總產量的69%,子午線輪胎僅占輪胎總產量的75%,高濃度磷肥僅為磷肥總產量的73%,氟樹脂中非聚四氟乙烯比例更是僅占11%。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新產品制備技術和深加工技術,延伸產業鏈,實現產品的高性能化、專用化、綠色化和高附加值化,才能優化產品結構。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當前產業調整振興的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推廣一批較成熟、見效快的先進適用技術,支撐當前石化產業結構調整。
胡遷林說,對現有技術實施改造,促進產業升級是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這也需要技術支撐。全行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僅占三分之一,生產效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石化工業的污染物排放始終位于全國工業領域前列,節能減排任務繁重。只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開發和推廣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石化工業,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這就需要推廣環保節能干法乙炔新技術、工業廢酸的滲析陰膜回收技術、磷石膏制建材技術等,同時對無機化工工業過程余熱回收利用關鍵技術、一次密煉多機開煉橡膠加工技術、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等高新技術進行攻關。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資源密集型產業,突破資源約束、提高資源利用率也是進行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由2002年的27.1%上升到2008年的48%,預計到2020年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瘜W礦資源短缺問題也十分突出,特別是硫、磷等重要資源已瀕臨枯竭。目前硫磺對外依存度達90%,氯化鉀對外依存度超過50%,高品位磷礦所占比例低于10%。只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石油、磷礦等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發展現代煤化工技術和生物化工技術,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實現化工生產原料多元化,才能突破資源瓶頸,保持石化行業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推廣聚合物驅提高石油采收率配套技術、中深層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大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等;對中低品位磷礦加工與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窯法磷酸生產技術、煤制烯烴技術等進行攻關?!?/FONT>
摘錄: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