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產業發展部 楊傳偉
我國電石工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產業。近年來,在下游需求不斷增長的帶動下,國內電石產能快速擴張。但是,行業也逐漸暴露出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布局分散、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等問題。隨著節能減排形勢的日益嚴峻,國家對于電石等行業的宏觀調控力度也逐漸加大。因此,如何解決好電石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高行業整體的節能減排水平,是行業面臨的艱巨任務,同時也是響應國家號召,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
一、上下游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煤炭和石灰資源豐富,原料供應有保障
電石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煤和石灰。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炭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國內需求。2007年,國內已查證的煤炭儲量達到7200億噸左右,凈增約450億噸(其中生產和在建項目占用的儲量約為1870億噸,占總儲量的26%)。同年,我國原煤產量為25.23億噸,同比增長8.2%。按此計算,我國煤炭資源最少還能夠使用200年以上。因此,發展以電石為代表的煤化工行業,原料來源有充分保障。同煤炭一樣,我國的石灰資源也非常豐富,能夠保障電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下游需求將繼續增長
在我國,電石主要用于生產電石法聚氯乙烯(PVC),PVC消耗的電石量約占電石表觀消費量的75%以上;其次用于生產金屬切割用的乙炔類產品,該領域對于電石的需求量約占電石總消費量的10%左右;其余用于生產氯丁橡膠、聚乙烯醇(PVA)、石灰氮及其衍生物等產品。因此,國內電石市場的走向主要取決于下游PVC行業的發展態勢。
預計到2011年,我國PVC產能將有可能達到2200萬噸/年左右,其中電石法產能將由2008年的1200萬噸增長到1800萬噸,若開工率按80%~90%計算,則電石法PVC產量將達到1440萬~1620萬噸。按照生產1噸PVC需要消耗1.5噸電石計算,則總共需要消耗電石2160萬~2430萬噸。
二、電石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未來幾年內國內電石行業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產能的合理擴張將有利于滿足下游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從而保障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但是,在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國電石行業也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一)煤制烯烴構成潛在威脅
根據經濟性測算,煤制烯烴生產成本相當于國際油價在40~50美元/桶時的石油法烯烴成本(雖然國內煤炭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規劃煤制烯烴項目的企業均掌握有大量的煤炭資源,所以能夠有效降低產品成本)。目前,國際油價為70美元/桶,使用煤制烯烴中的乙烯生產聚氯乙烯,相對于傳統的石油乙烯法和電石乙炔法,都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另外,相對于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煤制烯烴工藝還具有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等優勢。
煤制烯烴是資源、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項目投資風險較大,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裝置投入工業化試運行,所以短時期內尚不能對電石行業等傳統化工行業構成威脅。但是,一旦試驗裝置獲得成功,那么煤制烯烴行業將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逐步成熟,煤制烯烴能耗低、污染排放少、成本低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將對傳統石化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
(二)產品競爭力受石油價格和煤炭價格的制約
電石法PVC和乙烯法PVC互為競爭對手。因此,電石—電石法PVC系列產品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生產成本和國際原油價格。2008年,受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的影響,國內煤炭價格也水漲船高。電石行業的主要原料——蘭炭的價格從280元/噸一路上漲至1200元/年,漲幅超過300%,白灰價格也從200元/噸上漲至600元/噸。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電石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已經從140美元/桶下降至70美元/桶,乙烯法PVC的生產成本也隨之大幅下降。但是,國內煤炭價格仍處于較高水平,如蘭炭價格仍維持在900元/噸左右,導致電石法PVC的競爭力削弱,產品銷售困難。
三、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布局分散
國內電石生產企業的規模參差不齊,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生產能力達到30萬噸/年,而部分小型企業的產能僅為幾萬噸。2008年,我國共有電石生產企業400多家,企業平均生產能力不足5萬噸/年,平均產量也不足4萬噸。其中,產量在5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67家,只占企業總數的15%,產量合計為651萬噸,占總產量的48%;產量小于5萬噸的企業共有350多家,占企業總數的85%,產量合計為710萬噸,占總產量的52%。
企業布局分散也是制約我國電石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問題。目前,除北京、天津、吉林、上海、廣東、海南、西藏7個地區外,我國其余省份和直轄市均建有電石生產裝置。
(二)技術裝備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國內電石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仍有提高空間。首先,我國密閉式電石爐產能在總產能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2008年,國內密閉爐產能只有約400萬噸/年,只占總能力的20%左右。內燃爐不能對副產的一氧化碳進行回收和綜合利用,只能燃燒成二氧化碳后排放,不僅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還造成了資源、能源的浪費。
(三)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
2008年,我國電石產能已經突破2000萬噸/年,產量也達到1361萬噸。因此,僅電爐電耗一項,整個電石行業就需要消耗約470億度的電能;而綜合能耗方面,行業也需要消耗1500萬噸以上的標準煤。
電石生產過程需要排放一定量的含塵煙氣。密閉爐的煙氣粉塵濃度較高,但是由于其生產過程全封閉,煙氣先經過除塵再進行綜合利用,因此實際排放的粉塵量很少。而內燃爐每生產1噸電石就會產生100公斤左右的粉塵,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對于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
(四)下游消費過于集中,對于聚氯乙烯行業的依賴程度較大
我國電石下游產品種類較多,但是電石消費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聚氯乙烯(PVC)行業。可以說,電石行業的興衰主要取決于PVC行業的發展態勢。我國PVC制品行業長期大量依賴出口,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PVC制品的出口量銳減,PVC行業也因此受到嚴重沖擊。預計隨著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的不斷深入,PVC行業也將持續不景氣,在短時間內難以對電石行業形成有力支撐。由此可見,下游消費的過度集中導致電石行業在金融危機中舉步維艱。
(五)生產和消費剝離,產品運輸困難
2008年,我國累計生產聚氯乙烯881.6萬噸,企業主要分布在天津、山東、四川、河南、浙江、江蘇等地。這六個地區的PVC產量合計為526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但是,除四川省以外,其他5個省的電石生產能力均不高,所以這些地區的PVC生產企業每年都需要外購大量電石。而電石產能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寧夏、陜西、新疆、甘肅等地,這些地區距離電石消費市場較遠且交通運輸能力有限,電石產品的大量外運使得當地的運輸能力更加捉襟見肘。另外,長距離運輸也導致PVC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產品競爭力下降。
四、相關政策建議
(一)嚴格執行準入條件,防止產能盲目擴張
對于新建電石項目,建議國家和地方有關政府部門按照《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07年修訂)》和《電石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規定,嚴格審批,禁止建設起始規模、能耗水平、工藝路線不符合要求的電石生產項目。加快對現有電石企業的準入認定工作,建議出臺產業政策,如差別電價政策,對于已經準入和沒有準入的電石企業實行差別化對待,促使國內全部的電石企業進行準入認定。
(二)調整產業布局,鼓勵上下游一體化、集約化發展
建議電石企業向資源更加豐富、能源供應更加充足、環境容量更大的地區集中。一方面可以依托當地能源、資源優勢保證企業生產的連續性,提高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與民爭電”、“與民爭水”的問題以及由環境保護而引發的各種矛盾。對于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資源和能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以及環境容量相對較小的地區(如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建議原則上禁止新建電石生產裝置。
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鼓勵新建電石項目與下游產品生產裝置,如聚氯乙烯、石灰氮、聚乙烯醇等配套建設,從而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以及“三廢”的統一排放治理。在電石產能比較集中的地區,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議有條件的電石企業進入化工園區發展,以便實現資源、能源的集中供應和“三廢”的統一處理。
(三)加大密閉式電石爐的推廣力度,加快內燃爐的改造
相對于內燃爐,密閉式電石爐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生產成本、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推廣大型密閉爐并加快將現有的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爐,是我國電石行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重要舉措。
1.內燃爐改造為密閉爐的節能減排效果
內燃式電石爐產生的CO無法綜合利用,只能燃燒后排放,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費,同時也加劇了CO2這一溫室氣體的排放。密閉式電石爐產生的CO經凈化后,可以用作鍋爐燃料或用來氣燒石灰窯生產石灰。如果企業生產規模較大,還可以利用CO生產多種化工產品,如甲酸鈉或甲醇等。密閉式電石爐每生產1噸電石,可供利用的CO氣折合標煤約160公斤。因此,如果國內有1000萬噸的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爐,則每年可以節約標煤160萬噸。如果利用CO生產化工產品,還能夠達到減排680萬噸CO2的效果。
2.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采用的技術
建議企業嚴格按密閉式電石爐的標準對內燃式爐進行改造,采用組合式電極把持器、爐氣干法凈化、氣燒石灰窯、中空電極、計算機控制等五項技術。爐氣的綜合利用方式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可以用作生產石灰的能源,也可以燒鍋爐副產蒸汽或生產有機化工產品。
3.建議對相關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
電石行業能源消費量大,要完成“十一五”期間能耗下降20%的節能任務,行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因此,只有加大密閉式電石爐的推廣力度并加快將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爐,才有可能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鑒于這兩項工作迫在眉睫,建議國家對密閉式電石爐企業給予優惠電價,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幫助這些企業安全度過“金融寒冬”。同時,對于將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爐的企業,建議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貼或優惠貸款,幫助企業完成改造任務。
(四)建立電石產能有償退出機制
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電石行業整體開工率處于較低水平,這是行業開展“上大壓小”工作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有利時機。建議建立電石產能有償退出機制,鼓勵部分內燃爐產能退出市場,為發展大型密閉式電石爐騰出市場空間。對于自愿退出的內燃爐企業,可以對其資產進行折舊,然后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償;對于轉產其他產品的企業,可以通過減免稅收等方式給予補償;對于在規定時間內要淘汰的落后產能,也可以出臺鼓勵性政策,對于提前退出的企業進行獎勵。
(五)加強與煤炭企業的合作,提高資源保障程度
建議電石生產企業積極與煤炭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合資經營或收購大中型煤礦等方式,提高對于煤炭資源的掌控力度,加強對于煤炭價格的話語權,緩解煤炭價格上漲給生產成本帶來的壓力。
同時,建議國家加強對煤炭市場銷售價格的引導,控制價格的不合理上漲,使煤炭產品的利潤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六)降低產品增值稅稅率,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
近年來,雖然國家在企業所得稅上進行了調整,但是作為納稅重點,增值稅稅率一直沒有改變。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很多電石生產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只有適當降低增值稅的稅率,才能有效幫助企業渡過危機。為此,建議國家將電石產品的增值稅稅率下調至10%以內。
(七)加快相關配套標準的制定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白灰的質量標準,規范國內白灰市場秩序。另外,我國現有的電石產品運輸包裝標準不統一,不但提高了電石企業的銷售成本,也給產品的運輸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并出臺統一的電石包裝標準。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