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 立 余顯軍
摘要:本文就目前國內電石行業發展狀況及今后行業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國內電石生產必須與上、下游行業結合,通過推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指出為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電石;現狀; 政策;發展;建議
一、電石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石生產和消費國。主要分布在發電能力比較集中、石灰石和焦炭、藍炭等資源較豐富的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2005年,全國共有電石生產企業440多家,產量894萬噸(國家統計局對413家電石企業統計數),國內消費量885萬噸,出口9.7萬噸,設備開工率僅為52.6%。電石行業產能過剩、技術裝備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為了進一步遏止電石行業盲目擴展和重復建設,國家相繼又出臺了關于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有關意見的通知、《電石生產企業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差別電價制度等相關政策,加快了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提升了行業總體水平。
二、電石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的分析
1、國家產業政策宏觀調空的影響
電石行業作為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已經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確認的七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作為重點的整治對象,在今后將面臨更為嚴格的政策限制。
2005年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電石行業準入條件》。在該條件落實執行的一年里,國內中西部地區一大批落后、零散的電石產能被強制關閉;也促使一大批電石生產企業提升了技術水平。這對于整頓國內電石市場秩序、保護行業內的規模以上企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2006年5月,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及電監會等七部委下發了《關于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有關意見的通知》,明確表示今后國家將通過強化價格和稅收等經濟手段和經濟杠桿等宏觀調控舉措來幫助電石行業進行結構調整。政府部門將通過控制電石企業的貸款規模、取消相關的地方扶植政策、增加各種資源利用稅收等,限制社會資本向電石行業的集中度,從而達到抑制電石行業無限制發展的目的;同時,對不同的電石企業將實行差別電價政策,國家將進一步研究制定針對不同規模、不同工藝裝備的企業實行差別電價的具體措施,堅決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優惠電價政策;國家還將研究調整排污費征收政策,加大排污處罰力度。對于落后產能要求立即關閉和淘汰,對必須淘汰的生產設備進行廢毀處理,防止死灰復燃。在生產布局上,東部沿海地區和能源、資源比較匱乏的地區,在原則上都將禁止新建電石生產項目;內蒙古、山西、寧夏、四川、陜西、甘肅等主要電石產區,必須根據本地區資源、電力、交通、環境的承載能力,統籌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2、產能及市場對電石行業發展的影響
我國的電石衍生物主要有PVC、醋酸乙烯、氯丁橡膠、石灰氮、乙炔炭黑和溶解乙炔等。其它乙炔化學品,還包括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偏氯乙烯和1,4—丁二醇等。
PVC市場是電石最大的用戶,其消費量約占電石總消費量的70%左右。對電石工業的發展走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目前我國PVC生產總量中,電石法約占63%;扣除進口單體為原料的產量,國內PVC生產中78%仍采用的是電石路線。今后一段時期,國內新建和改擴建PVC項目絕大多數仍采用電石法工藝,電石法PVC的比例還將繼續上升,未來電石市場走勢仍將由PVC供需狀況確定。
2005年我國電石消費結構為:PVC占70%,醋酸乙烯占10.4%,氯丁橡膠占1.3%,石灰氮占4.0%,其它占13.2%,出口占1.1%。
2005年國內電石生產能力達到1700萬噸,產量為894.6萬t,同比增長33.9%。高于PVC產量32.29%的增長幅度。由于電石產能遠大于市場實際需求,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狀態,電石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較低。
根據PVC和醋酸乙烯等行業的發展趨勢分析,預計2010年我國電石需求量將達到1700萬t左右。這就勢造成了電石行業的重新洗牌,加強了電石行業與下游行業的緊密結合。
3、能源對電石行業發展的影響
眾所周知,電石系傳統的煤化工行業,就電熱法電石生產工藝所固有的“高耗能、污染嚴重、技術陳舊”等問題,電石行業從生產布局上向發電能力比較集中、石灰石和焦炭、藍炭等資源較豐富的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轉移;部分電石企業開始向有了轉變,這些企業掌握了國際水平的“全密閉型電石爐”生產技術,在環保、節能和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已開始取得進展,將逐步發揮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的作用。而且電石生產企業加強了與電力行業的結合,新的“煤-電-化”一體化的企業應用而生。
三、電石行業發展趨勢和建議
1、上、下游結合,“煤-電-化”一體化發展,實現節能、綜合利用和環保治理
電石行業要擺脫固有的“高耗能、污染嚴重、技術陳舊”等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強上、下游的結合,走聯合化工生產的道路,把電石生產過程中產出的廢棄物綜合利用,實行清潔文明生產。譬如天業化工工業園熱電廠、電石裝置、PVC裝置、水泥裝置連成一片,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三廢集中治理,上、下游相互依托”。從原料石灰、原鹽、煤開始,做到物盡其用,資源優化配置。對廢料、副產品資源循環利用,降低原料成本、降低能量消耗,達到“煤-電-化”一體化經濟效益的整體提高。這樣的企業在國內還有很多,比較早如浙江巨化、近年來的有宜賓天原、寧夏金昱元等企業。
2、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電石行業發展“煤-電-化”一體化,本身就是為了對廢料、副產品資源循環利用,降低原料成本、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整體經濟效益。而電石生產的產生的焦粉、石灰粉還可通過成型或空心電極技術進行二次利用,密閉爐副產的爐氣70~80%為CO,是好的燃料和化工原料,經過凈化處理后可以燒紙石灰、烘干炭材、蒸發固堿,生產甲醇等等。
3、大型化、密閉化趨勢發展明顯
自2005年《電石行業準入條件》實施以來,新建電石企業電石爐型逐漸大型化,密閉化。今年,新上電石企業的電石基本在25500KVA以上,湖北宜化、內蒙君正、新疆天業均上了密閉電石爐。
4、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實現行業結構升級
目前,許多電石企業通過對精確的稱量配料技術、組合電極柱技術、“熱風爐+臥式回轉窯”烘干焦碳技術、高溫煙氣余熱利用技術、干法高效布袋除塵技術、變頻節能技術、軟水全密閉循環節水技術、電爐全自動控制技術等的采用及合理的配置,有效地利用了原料,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確保了操作的可靠性,對水資源進行了有效的利用,減少了環境污染,并大大地減少了人員的使用
今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越來越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電石行業必須通過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實力,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污染和增強企業競爭力,通過技術進步帶動整個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使得國內的電石產業真正符合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所以,技術創新對于電石行業未來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型全密閉式電石爐生產技術、氣燒石灰窯技術、電石爐氣凈化和綜合利用技術等的推廣意義重大。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密閉電石爐的發展和干法電石爐氣凈化技術的引進和開發,以及濕法洗水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同時,鼓勵大型電石項目對爐氣的化工利用進行有益的嘗試;對先進技術給予政策導向扶持,以利于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